2015年被视为“一带一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战略决策落地实施的关键年。以下关于古代丝绸之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张骞
B:西域的葡萄、石榴等作物经此通道传入中原,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C:其路线是从西汉的首都洛阳出发,直达西亚、非洲
D:这条通道开通后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
综合探究: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请你结合以下材料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思想篇】
材料一: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我不能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是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伏尔泰
【制度篇】
材料二:导致英国迅速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在(1688年)宫廷政变之后,英国迅速建立起了一个适合国情和生产力发展的政治体制。这个体制保证了英国社会有一个相对宽松与和平的环境,从而为社会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强国之鉴》
【技术篇】
材料三: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经济篇】
材料四:列宁说:“……把商品、货币、市场机制引进到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里面去,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上,这是一个重大的突破。”——《大国崛起》解说词
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光辉历史,分久必合,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炎黄子孙共同的心愿,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大一统”之梦》
材料三:三国鼎立形势图:
在金秋九月,我们踏进了中学的校园。我们是多么兴奋:“我是中学生了!”此时,我们中学生活的期待有( )
①能成功挑战中学的课程 ②能参加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
③摆脱父母的约束,实现完全独立 ④能与老师、同学们和谐、快乐相处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马远在我国绘画史上享有盛誉,与李唐、刘松年、夏圭并称为南宋四大家。他的山水画成就最大,独树一帜。他笔下的山水布局简妙,他善于对现实的自然景色作大胆的概括、剪裁。 。 。 , 。 , 。这真是“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
①他画山,常画山之一角;画水,常画水之一涯,其他景物也十分简练
②他的名作《寒江独钓图》,只画了漂浮于水面的一叶扁舟和一个独坐在船上垂钓的渔翁
③他的山水画,画面上常常留出大片空白,空旷渺漠,意境十分深远
④然而,就是这片空白表现出了烟波浩渺的江水和极强的空间感,衬托了江上寒意萧瑟的气氛
⑤四周除了寥寥几笔的微波之外,几乎全为空白
⑥从而更加集中地刻画了渔翁专心于垂钓的神气,也给欣赏者提供了一种渺远的意境和广阔的想象空间
从公元前8000年开始,到公元元年为止,全球人口从532万激增至1亿3千3百万,在8000年间增加至25倍。从公元元年到公元2000年,人口再激增至60亿,在2000年间增加至60倍。这两次人口大爆炸的主要推动因素都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