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元代科举考试,出题范围,限制在程朱著书的四书中,明代的科举以程朱理学为主要内容,考生答题的语气句式要仿照古人,对八股文内容有诸多限制,观点必须与朱熹相同。元明时期的科举考试的做法(    )

A:对儒家经典的学习承袭了宋代大儒的理论

B:确定了程朱理学为王朝的正统统治思想

C:引导了民间向学风气,强化了儒学思想正统

D:反映了古代王朝推行了宗教专制的政策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04 02:43: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唐宋大诗人中的物候

竺可桢 宛敏渭

唐宋许多大诗人,善于      鸟语花香的暗示,把大自然的变化写进诗篇。其中许多诗句,经过千百年的          ,仍然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还脍炙人口。明末的学者黄宗羲说:“月、露、风、云、花、鸟之在天地间,俄顷灭没,而诗人能结之不散。常人未尝不有月、露、风、云、花、鸟之咏,非其性情,极雕绘而不能亲也。”这就是说,只有对大自然         很深的人,才能领悟它的语言,和它亲密对话。

唐白居易十五岁时,曾经写过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从物候学角度来说,这首在当年就很轰动的诗,表现了两个重要规律:第一,草木得茂盛和凋谢,有一年一度的循环的规律;第二,这循环是随气候转化的,春风一到,头年枯黄的草木就苏醒了。

春天来临的信息是什么呢?从许多唐、宋人的诗中可以找到答案。李白诗曰:“东风已绿瀛州草,紫殿红楼觉春好。”王安石晚年住在江宁,有句诗云:“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洪迈《荣斋随笔》中指出:这首诗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几经推敲,改了几次才定了“绿”字。李白、王安石他们在诗中用“绿”字来象征春天的到来,这是符合物候学的规律的。王安石这句诗还能说明物候是有区域性的。⑤若把它改成“春风又绿河南岸”,就很不恰当了。因为在大河以南开封、洛阳一带,春风挟带黄沙比吹绿草叶更有代表性,所以,李白《扶风豪士歌》中,有“洛阳三月飞胡沙”之句。虽则句中“胡沙”是暗指安史之乱,但河南春天风沙很大也是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