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一:为了贯彻十八届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议,全国人大从去年以来制定和修订了一系列重要法律。例如,修订后的《环境保护法》,于2015年1月1日起施行,它进一步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强化企业防治污染责任,建立环境信息公开、公众参与和公益诉讼制度。2014年11月1日通过《关于修改<行政诉讼法>的决定》,它进一步拓宽了“民告官”的法律渠道,扩大了可诉行政行为的范围,强化对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监督,将有助于解决中国行政诉讼制度长期存在的“起诉难、审理难、执行难”问题。2015年3日审议通过《立法法》修正案草案。它进一步明确了无法律依据,地方政府规章不得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

材料二:近些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掩耳盗铃”式制发相关文件,标榜征收征用土地的合法性。如今,《立法法》修正案草案指出,非国有财产的征收和征用,都必须由法律来规定。

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哲学关于“认识过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修改法律的必要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2 05:34:5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认识具有反复性,对一个事物的正确认识要经过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全国人大针对环境保护法、行政诉讼法、立法等法律的实践中逐渐发现旧的法律的局限性,所以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法律,以适应新的社会实践。

②认识具有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作为认识基础的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所以法律也需要不断修改。

③认识具有上升性,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波浪式前进或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理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所以法律需要不断修改完善。

<

同类题4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谳多生怪柏,悬泉瀑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每至睛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日:“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裘。”                                                                                                                                  (选自《三峡》)

      【乙】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乌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节选自《与朱元思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