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泡菜是我国北方人民广泛喜爱的一种菜肴,但在腌制过程中,由于一些硝酸盐还原菌的作用,会产生一定量的亚硝酸盐.某校自然科学课外研究小组为了了解泡菜在腌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变化及其高峰期出现的时间,以及泡菜在加热煮熟状态下亚硝酸盐含量变化的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选1、2、3号容量相同的泡菜坛,分别加入0.6kg的新鲜莲花菜;

②再在坛中加满煮沸过的质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

③封坛前分别测量各坛中液体未加热和煮沸后亚硝酸盐的含量;

④用水封坛,放在15~20°C环境中;

⑤以后每隔4天测量一次,直至泡菜腌熟能够食用为止,周期约为15天.

所得数据如下:

时间

泡菜中的亚硝酸盐含量(mg/kg)

未加热时

加热煮沸后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1号坛

2号坛

3号坛

封坛前

0.15

0.15

0.15

0.15

0.15

0.15

第4天

0.6

0.2

0.8

0.6

0.2

0.8

第8天

0.2

0.1

0.6

0.2

0.1

0.6

第12天

0.1

0.05

0.2

0.1

0.05

0.2

第16天

0.1

0.05

0.2

0.1

0.05

0.2

请根据上述情况,回答下列问题:

(1)用于发酵泡菜的微生物是____ ,它与莲花菜在细胞结构上的主要区别是____ .

(2)在该项研究中,要取同样处置的3只坛的目的是____ .

(3)孙悟同学根据表中的数据,绘制了1号坛与2号坛内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图(见右上图),请你在表中补画出3号坛的变化曲线____ .

(4)根据曲线及表中的数据,你可以推理出什么结论?

____ 

____ 

(5)该项研究的设计存在着一个较明显的缺陷,你认为是什么?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4-23 07:03: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u4e73\u9178\u83cc,\u6ca1\u6709\u6210\u5f62\u7684\u7ec6\u80de\u6838,\u51cf\u5c11\u8bef\u5dee\uff0c\u4f7f\u7ed3\u8bba\u66f4\u53ef\u9760,,\u4e0d\u540c\u65f6\u671f\u6ce1\u83dc\u575b\u4e2d\u4e9a\u785d\u9178\u76d0\u7684\u542b\u91cf\u4e0d\u540c\uff1b\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名人墙

会呼吸的建筑

       ①当你穿行于城市的钢筋混凝土森林时,当你远途旅行却发现“千城一面”时,越来越多的建筑正在以其优雅的造型、丰富的空间感受和人性化的使用方式努力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其中仿照生物的功能、组织、形象构成来修建的建筑物,就是“仿生建筑”。

       ②仿生建筑的类型十分丰富,有些仿生建筑不仅拥有与生物相仿的优美外形,而且还像自然界的生物一样“呼吸”着,拥有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大大缩短了人与自然的距离。它们中有的能够像向日葵花盘一样旋转,有的能够像仙人掌一样开花,有的能够像盛开的马蹄莲一样迎风招展。

       ③众所周知,向日葵从发芽到花盘盛开这一段时间,其叶子和花盘会一直追随着太阳的位置以获得最充足的阳光。向日葵式的仿生建筑也能够随时跟踪太阳的方向进行旋转,太阳落山以后,控制程序会让房屋自动恢复初始位置。其旋转的动力全都来自于自身的“光合作用”,即由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和小型的太阳能电动机提供动力,十分节能。加上其外表面安装了大量的太阳能光电板,它每天生产的电能远远大于旋转所消耗的,于是住户便将多余的电能存入社区电网,冬天或者阴天时再拿出取用,剩余的还能卖钱。“向日葵建筑”中还拥有众多“葵花子”,比如客厅电灯、浴室加热器等,它们的能量来自于屋顶的太阳能光电板。阳光下,“向日葵”就像璀璨的宝石一样闪闪发光,周围植物的影子由玻璃透到室内去,光影纵横,仿佛置身于树荫之下;黑夜里,“葵花子”们熠熠生辉,五彩斑斓,十分动人。

       ④仙人掌一般生长在干旱的沙漠里,每次降雨,仙人掌都会竭尽全力吸收、储存水分。城市“仙人掌建筑”也是如此,住户们将各种植物种植在自己大面积的户外阳台上,整个建筑就像一座小型的光合作用工厂,能够吸收城市中的有害气体,并且释放新鲜的氧气,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为住户提供清新、优雅的居住环境。每当花朵盛开的时候,红、黄、蓝、绿等色彩交相辉映,在白色建筑表面的映衬下,犹如一幅美丽的百花图,加上天光云影的点缀和追逐嬉戏的飞鸟,其中的住户宛如身处自然森林之中,十分惬意。

       ⑤花梗是马蹄莲的中轴部分,除了作为结构主体,还作为整株植物的主要能量传送带,可以将水分、养分及时地在根、花、果实之间运输。“马蹄莲建筑”的塔楼作为整支“马蹄莲”的花梗,在其底部设有集热棚,利用温室效应加热空气,将热量通过中心烟囱的内部气流,源源不断输送给整座建筑。此外,塔楼主体的外表面并不平整,像折过的纸张一样,这样能够保证经过气流的最大化,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风能。而且,为了提高顶部风力发电机组的效率,“花”被设计成双弧形截面,将风速提高到环境风速的4倍之多。风儿吹过,“马蹄莲建筑”迎风招展,散发着蓬勃的生机。

       ⑥其实大自然还有很多神秘之处,蕴藏着无限可能,启发着建筑师的设计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