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陈毅感叹:这场战役是人民群众用小车推出来的。这场战役指的是(    )

A:渡江战役

B:平津战役

C:辽沈战役

D:淮海战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12 07:3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延进,澶州顿丘人。父晖,周太子太师。尝与乱军入民家,少年同行者竞取财贿,延进独持书数十编以归,同辈哂之。

    汉末,晖领凤翔节度,未赴镇,王景崇据城反,命晖为都招讨使击之。延进年十八,屡当军锋。睢阳有盗数百,各立酋帅,为民患。延进以父命,领牙兵千余悉禽戮之,诏书褒美。

    宋初,迁右羽林军将军、濠州都监。会伐蜀,以襄州当川路津要,命为钤辖、同知州务。蜀平,专领郡事。汉江水岁坏堤,害民田,常兴工修护,延进累石为岸,遂绝其患,入为两浙、漳泉国信使。太平兴国中,大军平并州,讨幽蓟,皆为攻城八作壕砦使。尝诏督造炮具八百,期以半月,延进八日成。太宗亲试之,大悦。

    辽人扰边,命延进与崔翰、李继隆将兵八万御之,赐阵图,分为八阵,俾以从事。师次满城辽骑坌至延进乘高望之东西亘野不见其际翰等方按图布阵阵去各百步士众疑惧略无斗志。延进谓翰等曰:“今敌众若此,而我师星布,其势悬绝,彼若持我,将何以济!不如合而击之,可以决胜。主上委吾等以边事,盖期于克敌尔。违令而获利,不犹愈于辱国乎?”翰等曰:“万一不捷,则若之何?”延进曰:“倘有丧败,则延进独当其责。”于是改为二阵,前后相副。三战,大破之。

    及代,吏民数千守阙借留,诏许留一年。淳化初,飞蝗不入境,诏褒之。咸平二年卒,年七十三,赠左武卫上将军。

    延进姿状秀整,涉猎经史,拳勇有谋,士流以此多之。延进妻即淑德皇后之妹,故在显德、兴国中,颇任以腹心。子昂,太平兴国二年登进士第,至户部郎中、直昭文馆。

(节选自《宋史》)

【注】①攻城八作壕砦使:负责后勤的官职名,砦,同“寨”。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记叙文,回答问题。

《母亲教我一首歌》

      ①言传与身教似乎是两首听不够的歌谣。在我的记忆里,父亲言传的方式是拿别人的事明理,母亲身教的方式是用自己的行为感化。两首歌的歌词一对唱,听起来言传的声音更响亮,其实心里都敬佩身教的力量。

      ②母亲目不识丁,形象也不算美丽。不知为什么,她经常唤起我深深的敬意和最真诚的仰望;母亲不会循循诱导,只欣赏事实,只相信勤劳这首生命的赞歌。她给我的印象是不停地干活,凡是自己能干的从不求人。忙忙碌碌一生简朴,即使在物质非常丰富的今天,她宁可舍掉金钱,也不浪费食物。小气的她经常惹我怪怨,她不解释,用沉默代表一种坚信。如今,暗暗回味才知道是自己的轻浮。

      ③母亲最常用的一句口头禅,惯吃惯喝不惯懒惰。

      ④我发现她经常暗自流泪,一旦有人来访,马上会擦干眼泪,用笑容回敬对方,生怕自己的心事传染给别人。但影响我的是沉稳,不急躁,不亢不卑,用一双永不消闲的手在暗中传递一种力量。我们也在收敛自己的行为模仿一种高尚,我们也在规劝别人提醒自己,可我们很难无视自己的存在,想尽办法体现一种能力,生怕别人忽视。这种有意表现与默默的习惯一对比,脆弱与坚韧不辩而知。

      ⑤她眼中的优秀子孙,不是天生聪明坐享其成,而是勤劳勇敢不怕流汗。她永远深信勤能补拙的常理。这些似乎我们都知道,为啥我们眼中的灿烂一种是财富一种是智慧,唯独要隐去勤劳善良这幅貌不惊人的风景?也许动与静,行与想永远要包裹人间的真伪,混淆天妒英才与我不逢时的无奈。当我们的人生感慨用血泪清洗时,不能不回望母亲那双从不疲倦的手还在耕作,那样从容,那样自信,像一种无声的希望在祈祷。

      ⑥她用勤劳养育了一群子孙,用简朴与低调谱成世界上最美的歌谣。

      ⑦她没有念过一天书,这不是她的错,没听到她有过任何的怨言,然而她把父母的遗像恭恭敬敬摆在案前,经常燃香敬供。看似举手之劳有点滑稽,细细一品,原来是感恩的情敬畏的魂留恋还在燃烧的生命。当一群子孙围绕着她称颂她的功绩时,她的笑容最美最甜,像个孩子,不知把那份激动分享给谁更满意。然而苍老的皱纹里,还在卷曲所有儿女的心事,疲倦的双手还在修改动听的歌词。

      ⑧母亲的一生,没有豪言壮语,只有无私地付出。我们为她做过什么?只有汗颜,愧疚与无尽的悔恨。她不为金钱贪心,不为贫穷自卑,凭自己的能力改变自己。给我留下三间草屋和一生勤俭持家的习惯,可是我不敢说她不富有,不敢说她不高尚。她的身教远远胜过书本里的豪言。

      ⑨这首歌也许唱了几百代,也许我们都在唱。可是勤劳这首永恒的歌词好像正在隐退,被一种优越的辐射覆盖。对此,谁能平静于心?我终于理解母亲的一片苦心,勤劳这首一直传承的歌谣,是用血和泪凝聚成的财富,听懂它,就能享用一生荫及子孙,改写自己的人生,展现自己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