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在文明起源的研究中,社会复杂化常常被提及。早期复杂社会主要包含两方面内容,一是人类社会群体内部出现了制度化的不平等.二是社会群体之间有了等级分化、主从关系。仰韶文化历时约两千年,其社会形态也经历了从简单的平等社会到复杂社会的转变。

    作为仰韶文化早期的遗址.半坡村的发掘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6000多年前黄河流域的原始村庄。考古发掘表明.仰韶早期半坡文化的聚落形态表现出氏族社会的特征,迄今已知所有的居址和墓地都显示出以血缘关系为纽带、较为平等的简单社会形态。社会并没有出现明显分化。到了仰韶中期的庙底沟类型.社会分化逐渐凸显,聚落社会内部越来越分化,与其他地区史前文化的交流、融合也越来越密切。大聚落、大型公共建筑、缺少奢侈品的大墓,构成了庙底沟社会复杂化过程的显著特点,也体现了与中国其他主要史前文化区的不同。仰韶文化后期,在经历了庙底沟时期强劲的发展之后,仰韶文化出现了衰落迹象,南方的屈家岭文化和东方的大汶口文化从两个方向分别进入中原腹地,其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呈现出一种衰落趋势。由于受环境限制和文化中保守因素的束缚。当太湖地区已经进入古国文明阶段时。仰韶文化分布区仍处于文明前夜·成为被周边文化影响的区域。

    从社会复杂化的角度看。从距今6000年开始,仰韶文化图内的社会分化日渐明显,即从半坡类型向庙底沟类型的过渡时期。数次重大遗址的发掘证实.这一时期大小聚落内基本的社会组织单元都逐步向小型化分解。由从前规模较大的氏族等大集体转变为家族或大家庭等较小群体。半坡类型时期.无论是西安半坡遗址,还是宝鸡北首岭聚落遗址.都表现出向心的凝聚式的聚落形态.反映的是平等的社会形态:而到了庙底沟类型时期,聚落中出现了建筑工艺很高的特大型房址,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出现了分化。西坡遗址考古发现。大墓和中小墓交织在一起,同时,在西坡墓地中发现了玉钺,这在以前的仰韶中期文化中没有发现过。一般而言,玉钺象征着武力和权力。这些都表明当时的社会分化达到了相当程度。一些考古学家认为·这一时期是该区从氏族到国家发展的转折点,从那时起,生产技术有很多新突破,社会出现了真正的分工,氏族社会发展至鼎盛,由此进入解体时期,同时随着文明因素的出现,开始了文明、国家起源的新历程。

    近年来,伴随考古领域的一批重大发现,人们对仰韶文化又产生了许多新认识。西坡遗址大型房址和墓地的发现、杨官寨遗址大型环壕的发现,为在仰韶文化中探索中华文明起源提供了极为重要的资料。未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仰韶文化的聚落形态、社会制度等有望得到全面揭示。

(选自《中国社会科学报》,有删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9-14 09:4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苏霍姆林斯基论爱情

    ①我的小女儿,你看看,我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我聪明的祖母给我讲的故事,不是无缘无故地向你讲述什么是爱情。我要预先提醒你,要让你避免许多姑娘所犯的错误,她们为此付出了沉重代价,失掉了幸福、快乐、健康,甚至生命。人类的爱情不仅是美好的,忠实的,真诚的,而且是明智的,审慎的,机警的和严格要求自己的。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快乐和幸福。要记住,我的小女儿,记住在生活中不仅有美的和高尚的东西,遗憾的是还有邪恶、狡猾和卑鄙的行为。你不仅要有坦率的、善良的心肠。而且应当有一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要求自己和他人的心。如果他没有学会真正的爱,他仍然是一个野人。一个受过教育的野人比没有受过教育的野人要危险一百倍。

    ②有些青年人的感情是昙花一现的,他们不能真挚地、坚定地、长久地爱一个人。他们道德情操中的这种严重缺点,正是德育和美育工作中的缺点造成的。

    ③人的美,说得确切些,人的外表美和心灵美的统一,能激起爱的深情。如果一个人没有严格的要求,那么他会很快地迷醉于外表美,随后又大失所望。

    ④要认识到真正的美,一个人不仅需要有正确的道德审美观,而且要有对另一个人的关心、体贴和责任感。真正的爱情,意味着不仅是欣赏,而且要培植美,创造美

(摘自苏霍姆林斯基《爱情的教育》,教育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