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被谆谆教导读有用的书。有时候我看看《史记》或其他的典籍,就会有人善意地提醒:不要把时间花在这些无用的书上。随着年龄的增加,阅历的丰富,我开始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书真的存在有用与无用之区别吗?

请根据材料,从自己的读书体会出发,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4-08-07 08:55:3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参考例文】

交“有用”的人不如读“无用”的书

“无用”的书会把我们带回遥远的年代,让人重温我们民族骨子里共有的淳朴,让我们以儒者的宁静面对芜杂的世界,以平和的心境去迎接突如其来的风雨

前些年,我结识了一位实业家,和他成为朋友的原因是,他同时是一位藏书10万册的藏书家。我经常在他的一排排书架前一待就是半天。这朋友其实没有多少时间看书,但他有一天告诉我,他知道这些书在这里,就好像知道有那么多智者在身边,心里就踏实多了。他时常回乡下老屋住住,也是为

同类题5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美苏两国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方面进行探索和调整。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1年6月的一天,23岁的美国人阿曼德·哈默,克服种种困难,来到了苏俄。他用100万美元在美国购买了100万普特小麦,用船运到苏俄去销售。这件事被列宁知道后,他热情邀请哈默前来克里姆林宫会面。列宁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刚刚制定出的新经济政策就是要求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的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

——《世界上下五千年(现代卷)》

材料二: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燃料、金属等行业).归根到底,就是发展生产资料的生产,发展本国的机器制造业。

——斯大林

材料三:1935年,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应邀访问苏联,后来他写信给斯大林说:“我看到了一个强大的国家,整个国家在布尔什维克领导下跟千百种障碍做不断的斗争,在英勇而秩序井然的高潮中,正在建设一个新世界。”罗曼·罗兰还根据他在苏联的见闻撰写了《莫斯科日记》,在日记中,他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

——《大国崛起》解说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