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应②Fe(s)+H2O(g)⇌FeO(s)+H2(g)△H=bkJ/mol,
以上两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和K2.在不同温度下,K1、K2的值如下: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T/K
K1
K2
973
1.47
2.38
1173
2.15
1.67
A:b>0
B:在973K下增大压强,K2增大
C:a>b
D:在常温下反应①一定能自发进行
溶液
甲+乙
乙+丙
丙+丁
甲+丁
现象
无明显现象
白色沉淀
无色气体
根据对上述现象的分析,可推知甲、乙、丙、丁四种溶液的顺序依次是( )
按要求分类。
yinɡ niao fenɡ hua ɡou zi shanɡ yuan bian honɡ
整体认读音节____ ____ ____。
两拼音节 ____ ____ ____ ____。
三拼音节 ____。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甲)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乙) 时河南程颢与弟颐讲孔、孟绝学于熙、元之际,河、洛之士翕然①师之。时②调官不赴,以师礼见颢于颍昌,相得甚欢。其归也,颢目送之,曰:“吾道南矣。”四年而颢死,时闻之,设位哭寝门,而以书赴告③同学者。至是,又见程颐于洛,时盖年四十矣。一日见颐,颐偶瞑坐,时与游酢④侍立不去,颐既觉,则门外雪一尺矣。【注释】①翕然:一致。②时:即杨时。③赴告:报丧。④游酢:人名,北宋文人。 (选自《宋史·杨时传》)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羞恶之心”引导我们判断是非善恶,明确行为选择的理由。他启示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应该做到( )
①在行动之前审查愿望 ②在行动之中监督调节
③雷厉风行无需顾虑太多 ④在行动之后反思效果与影响
煤矿中的瓦斯危害极大,某同学查资料得知含有瓦斯的气体的折射率大于干净空气的折射率,于是他根据双缝干涉现象设计了一个监测仪,其原理如图所示:在双缝前面放置两个完全相同的透明容器A、B,容器A与干净的空气相通,在容器B中通入矿井中的气体,观察屏上的干涉条纹,就能够监测瓦斯浓度。如果屏的正中央O点变为暗条纹,说明B中气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