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孙中山先生属下的一名将军,曾在革命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求退隐山林,原因是:母亡、家贫、己病,压得他透不过气来。他向孙中山写了一封长长的求退信,辞意诚恳、情意悲切。孙中山读罢来信,深思良久,然后铺纸研墨,站在案前写下了“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十字,寄给这位受挫颇重的将军。将军接到孙中山先生的信后,犹豫再三,终于奋起,又坚定了革命志向。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对待挫折的正确态度应该是(    )

A:挫折无法避免,只能听之任之

B:挫折是种灾难,谁碰到谁倒霉

C:希望永远不要遇到挫折

D:勇敢地战胜挫折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6-03 12:01:1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2

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社会发展的动力来自多方面。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 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思想解放是历史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也是社会发展的先导。14--16世纪,随着工商业的繁荣和城市的兴起,欧洲出现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萌芽。与此同时,反映新兴资产阶级利益的思想文化运动也逐渐展开,从意大利扩展到西欧各国。                           ——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材料二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陈独秀
 材料三  1986年3月,《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呈送到邓小平面前,上面附着一封简短的信。信中写道:我们四位科学院学部委员(王淦昌、陈芳允、杨家墀、王大珩)关心到美国“战略防御倡议”(即“星球大战计划”)对世界各国引起的反应和采取的对策,认为我国也应采取适当的对策,为此,提出了《关于跟踪研究外国战略性高技术发展的建议》。现经我们签名呈上,敬恳查阅裁夺。
 材料四  1861年,沙皇签署了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法令在保护贵族、地主利益的前提下,宣布农奴获得人身自由,还规定农奴获得“解放”时,可以得到一块土地,但必须高价赎买。                                                                                                       ——《世界历史》岳麓版
材料五  政治方面,“废藩置县”,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殖产兴业”,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大力兴办近代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生活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努力发展教育。                                                                                                 ——摘自九年级上《世界历史》中华书局版
材料六

艺术作品《俄国解放农奴后,民众向沙皇欢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