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乙)沪邑元宵灯火,以伞灯为最。灯作伞形,或圆,六角,咸以五色锦笺缀成,磨薄令如蝉翼,上镂人物、花鸟,细若茧丝。一灯之制,经岁始成,虽费百金不惜,但伞灯之出最迟,每俟诸灯兴阑,于百花生日前后始盛。多至二三百盏,间以五彩吴绫折枝花灯,偶缀禽、鱼、蝉、蝶,飞舞若生。又扎彩为亭,高三四丈,名曰“抬阁”,间饰龙凤,以云母石为鳞甲,上下通明,光照数丈;或二层,或三层,每层以纹绣孩童,扮演杂剧,常扮《长生殿·玉环拜月》,兽炉中香烟一缕,烟际现月宫,姮娥立殿左,左右侍女,各执宫扇,肩上立牛女二星,望之如在霄汉也。每灯过处,绵亘数里,光耀如昼。笙箫鼓乐声彻夜不绝。而自通商后,无复有此盛事矣。同里张秋浦茂才《岁事衢歌》有“月夜笙箫步绿塍,珠常垂处小楼凭。吴绫输与谈笺纸,妙擅江乡算伞灯。”盖伞灯之制,纸贵于绫,谈笺,邑之土产也。

    雨苍氏曰:琐事耳,而插一叹想句,便寓绝大感慨。

【注】①锦笺,精致华美的纸。②兴阑,兴尽。③绫,比绸缎还薄的一种丝织品。④抬阁:一种民间的游艺项目。在木制的小阁里有人扮饰戏曲人物,由别人抬着游行。⑤姮娥,嫦娥。⑥茂才:秀才。⑦塍:田埂。⑧擅:独揽,独占。

(选自毛祥麟《墨余录》,有删改)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7-25 12:38:0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这个名字和这种植物,两千多年前就以奇特的方式联系在一起。

材料一:越战期间,耐药的恶性疟疾流行,中国在越共的请求下开始抗疟药的研究。屠呦呦在重新复习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时,发现其中记述用青蒿抗疟是通过“绞汁”,而不是传统中药“水煎”的方法来用药的。据此,她“改用低沸点溶剂,果然药效明显提高”。经过反复试验,最终分离获得的第191号青蒿中性提取物样品,显示对鼠疟原虫100%抑制率的令人惊喜的结果,并最终用X-衍射方法确定了青蒿素的立体结构。

材料二:全球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氯喹等因疟原虫对此产生抗药性而失效。由“523”办组织全国七大省市筛选中草药3200多种,亦有人做过青蒿,认为无效而放弃。后在屠呦呦的带领下,再次研究青蒿,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经大量实验及试服,抗疟新药青蒿素诞生!之后,上海无机化学所测定了青蒿素的化学结构,并发现了其抗疟机理。

材料三:在***的号召下,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科委、军事科学院等多个部委,共同筹备了这场国家任务——研发新型抗疟药,屠呦呦就是在这一形势下开始了青蒿素的研究。经她发现的青蒿素,数十年来已拯救过全球数百万名疟疾患者的生命。在拉斯克奖评审委员会的描述里,屠呦呦是一个靠“洞察力、视野和顽强的信念”发现了青蒿素的中国女人。2015年12月10日,屠呦呦出席诺贝尔颁奖典礼时表示: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