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二程遗书》

材料二  “天下未有无理之气,亦未有无气之理”;“理在先,气在后;有是理便有是气,但理是本”;“既有理,便有气;既有气,则理又在乎气之中。”

                                                  ——《朱子语类》

材料三  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

                                           ——王阳明《答顾东桥书》

根据三则材料,分别用简短的语句概括“二程”(程颢、程颐)、朱熹和王阳明的理学或者心学思想。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27 11:10: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二程”(程颢、程颐):“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朱熹:“理气论”,宇宙万物都是由“理”和“气”两方面构成的,“理”“气”不能分离,但“理”是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王阳明:“心外无理、理外无心”。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空山

       ①去山上的路越走越窄,越走越荒,越走越静。前十几里路还勉强可以见到人迹。有人挑着竹子,或者是背着雨伞,在曲折小路上下山来,与我们擦肩而过。虽然不相识,但不会没有必要的客套。

       ②“上去呵?”

       ③“下去呵?”

       ④或者由我们先搭腔:

       ⑤“下去呵?”

       ⑥“上去呵?”

       ⑦或者多说几个字:

       ⑧“挑这么多下去呵?”

       ⑨“这么早就上去呵?”

       ⑩不相识的人之间,一路上都是问“上去”或者“下去”,算是没话找话,不交自熟,还有点暗号接头的味道。

       ⑪过了千石峒,前面就是无人区了,就没有接头暗号了。路边还偶尔冒出一处房舍,但人去室空,留下了房前一片荒草,隐约显现出田埂和小径的轮廓。土坯墙有的坍塌了,有的开裂了,墙根往往布满了青苔。一张主人遗弃的木犁插在地头,眼下已爬满了野藤,如同木犁突然发芽长叶,活过来了一般。

       ⑫不难想象,前面那条溪边的青石板,以前也有过捣衣的声音,有过黄昏时分耳环或手镯的一闪。前面那座小石桥,以前也有过老牛带着小牛归来,牛背上可能停栖着静静的蝴蝶。这山静林幽之处,以前一定有过灯光温暖的窗口。在明晃晃的月夜或者雪夜,一定还有过纺车或摇篮吱呀吱呀的声音滚过水碾和水堰。但现在这里只剩下露珠依旧滴落,云雾依旧流散,还有腐叶如酱如酒的浓烈气味。连我们的脚步声也过于粗鲁和陌生,吓得一群大鸟扑拉拉惊逃四散,从废墟的断墙飞向山头。

       ⑬这些鸟还是当年的鸟吗?

       ⑭一条云瀑倾泻过来了,很快就注满深谷,使我们淹没在云湖里,前后茫茫,什么也看不见。明知同行者近在咫尺,也只闻其声不见其形。

       ⑮在离蚂蟥沟不远的地方,我们才得以走出云海,看见了云上的一大片梯田。看来是受制于山的坡度,这些田块都很小,远远看去如密密排列的贝壳或鳞片。一个斗笠或一件蓑衣,就能盖住一丘田。同是受制于坡度,这些梯田的坡墙大多很高,全用墨灰色石块垒成,形如巍巍城墙。行人需要屏息仰视,才能探望到虚虚的城头,看到城头那想象中的旌旗和兵甲,甚至听到那想象中的鸣镝和战鼓。说实话,我当时暗暗吃惊:天下这么大,一些不知姓名的人们为何要把家园建在这深山一隅?他们是在什么时候筑起了这深山里的巨石阵、金字塔以及万里长城?只为了争得几把谷米,他们在这层层叠叠的石墙里耗费了多少代人的心血和生命……

       ⑯每一块石头都相约守密,眼下一声不吭。

       ⑰很多梯田已经废弃了,听任满田升起疯狂的茅草,还有白茫茫一片如雪盖地的茅絮。我知道秋茅无情,吞没过很多小径,很多足迹,很多风化了的王国与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