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颠覆满清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益,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誓词
材料二:在……开始时,***曾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制造。”
材料三: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都需要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 
材料四:在1932年的美国总统选举中,民主党候选人罗斯福当选总统。面对“大萧条”,他坚定地认为,这需要国家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方法,最重要的是进行试验。             -------摘编自人民版《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2》
(1)材料一反映的是我国历史哪一重大事件?简述其影响。
(2)材料二为了摆脱落后状态,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的影响是什么?
(3)材料三为了“学习别的民族、别的国家的长处,学习人家的先进科学技术”,我国政府采取什么措施?简述其影响。
(4)材料四中美国为了应对“大萧条”采取什么措施?这种措施的特点和效果如何?
(5)以上材料他们都面临怎样相同的境况而采取什么措施度过难关的。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哪些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1-23 12:24: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辛亥革命或中华民国的成立,结束封建帝制,建立民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2)一五计划;初步建立我国工业体系,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
(3)改革开放;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
(4)罗斯福新政;政府干预经济 ;开创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美国度过危机,社会趋于稳定:促进美国经济的发展。
(5)国家都面临政治、经济困境;改革或革命;改革或革命是社会发展的内在动力;结合本国国情,不断创新,提高人民生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