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宋代南北方物资流通大动脉分水路和陆路。水路交通动脉是汴河,以北上漕运官方物资为主,多数是地方向朝廷上缴的税赋收入,还包括纲运舶货,仅少数部分是商品。当漕运船南下时,商人正好可以利用货船空载之机运送大批民间物资。陆路官道交通动脉主要有两条:一条是由广州运输香药至东京、后政由汴河漕运;一条是由四川地区向西北地区和京师辇运钱帛。黄河、广济河连通东西。
从3世纪30年代起,广州已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主港。唐宋时期,广州更是成为中国第一大港。由广州经南海、印度洋,到达波斯湾各国的航线,是当时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泉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又一个起点,早在唐代,泉州的港口(五代后称刺桐港)就是我国较大的外贸港口之一,南宋时泉州的港口与广州港并驾齐驱。东洋交通日本和朝鲜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则在山东半岛的登州(今蓬莱)和浙江明州(今宁波)。
材料二:宋神宗时发布的“元丰市舶条”使市舶司制度进一步完备。其职能如下:第一,对出口商船的管理与服务。包括发放中国商船出口许可证,检查有无夹带违禁物品,给前往国内其他港口的中国商船以“防船兵仗”等。第二,对进口商船的管理与服务。包括船只出航或到达之前的祈风祭神,检查进口船只有无夹带违禁物品、进口货物的抽解、博买,接待外商、贡使等。第三,其他与外贸有关的事宜。例如向朝廷报告贡船到岸消息,向汴京纲运舶货,出卖舶货等。其根本目的是保证中央有效操纵市舶使以控制外贸。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宋代海上丝路源头新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