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2日,中国裸捐第一人余彭年离世。他做过记者,曾被诬入狱,后靠做勤杂工等白手起家,成为亿万富豪。余彭年“对自己生活简朴,对他人出手大方”,2007年入选美国《时代》周刊“全球十四大慈善家”。
“儿子强于我,留钱做什么?儿子弱于我,留钱做什么?与其将钱留给儿孙花天酒地,不如自己享受做好事的好。”——这是余彭年对于财富传承的理解。2010年,他宣布将其名下的80余亿资产放入“余彭年慈善基金会”,用于资助教育、医疗等公益事业。余彭年逝世后,其后人公开强调,将“百分之百地遵照余老的意愿”,去兑现他生前做出的“裸捐”承诺,并为有这样伟大的亲人感到自豪。
余彭年的做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残忍”也是一种慈悲
余彭年用“裸捐”释放了一大批贫穷者的悲苦,是一个高尚的慈善家;他不将任何财富传承给自己的儿子,是一个“残忍”的父亲。可这“残忍”的背后,隐藏着比金钱更有价值的父爱,这是作为父亲的余彭年给予孩子们最特别的教育。
从父亲的解释中,可以看出他对儿子的深刻教诲以及无比信任。正如高飞的雄鹰,没有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