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因人为和自然的因素,青海湖的面积最多时消失了318平方千米,湖周围土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状况一度告急.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国家实施了多项对青海湖和湖周围环境的治理措施.如:杜绝流入湖泊的河流的污染,封湖育鱼,清除阻挡鱼类洄游的大坝,恢复湖周围的植被等.现在的青海湖,湖域辽阔,湖水清澈,各种鱼类在湖中自由畅游,鸟类的种类和数量急剧增加,湖周围植被得到恢复,为各种动物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场所…这里已成为一个生命的天堂.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0-09 07:00: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生态美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生态学和美学各自研究对象的交叉部分,即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学研究生物与其环境的关系,美学研究人与现实(自然、社会、艺术)的审美关系。生态学和美学的结合点在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生态学研究物种之间的共生关系,也包括人与其环境、与其他物种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和谐也是美学的研究对象,生态美学不仅研究人和自然的和谐关系,而且研究人和自身的和谐关系。

    从学科性质上,生态美学的最终落脚点在美学,而美学的最终依据在哲学,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为生态美学找到其哲学依据。中国《周易》及道家思想、古希腊前苏格拉底哲学、印度《奥义书》等人类早期的哲学、宗教典籍里蕴涵了万物生成的思想。老子认为人和万物拥有同一个来源,那就是“道”,庄子也主张物我合一的自然哲学。人与万物同构、同源、同具有道性或神性,这是生态美学得以成立的哲学基础。首先,人与万物交换能量。人需要阳光、水、空气、食物,如果这些被污染被破坏,必然殃及人类自身。人的生命得以延续,时刻离不开自然界,所以人类应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其次,人与万物交换信息。人情感反映都是在与万物共在中发生、发展的,而不仅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结果。再次,人与万物的关系不可能是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而在于我与你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关系。万物的欣欣向荣必然使人感觉愉快,万物的肃杀衰败必然使人心生哀戚。从人和万物的生成角度,我们不仅能够找到生态美学的学科依据,也能够找到生态伦理学的学科依据。

    西方现代美学所探讨的人与万物之间的审美关系与现代生态学关于人和万物相互依赖关系的观点具有一致性。首先,认识论美学把人和审美对象的关系理解为主体和客体的关系,现代美学认为,在审美体验中对象有了知觉和情感,与人心灵得以沟通,因此审美主体和审美对象之间不是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而是主体间性的关系。其次,传统美学把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对立起来,认为只有后者涉及真理,而现代美学认为它们原本就是共生的、同根同源的,思维包含了感性,艺术揭示着真理。

    从研究方法上,生态美学可能引入自然科学方法,但是更根本的是人文科学的方法,如现代解释学的体验、表达、理解等。数学可以给我们提供准确的数字,比如某些物种的数量及分布,使我们对于生态状况有直观的了解,但是数学不能解决生态美学的问题。庄子体会到鱼在水中畅游的快乐,现代人体会到藏羚羊趋于灭绝的痛苦,只能进行体验和解释,不能以科学实验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