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杜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18世纪末,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在法国广泛传播,年轻的拿破仑成了卢梭民主共和思想的崇拜者。从热月政变到雾月政变期间,拿破仑的民主共和思想没有进一步深化,相反他的思想中出现了内在的矛盾性和停滞性,民主的和专制的交错在一起。雾月政变后,拿破仑进一步向独裁专制转化。随着个人权力的无限膨胀,拿破仑不但无限加强个人独断的特征,而且不断改变和破坏他早期建立的体制来放纵他个人独断.1804年,拿破仑称帝,这样,他的民主共和思想丧失殆尽。
― 郑佑断《拿破仑与华盛顿的民主共和思想之演化》
材并二 1897年,孙中山说:“余以人群自治为政治之极则,故于政治之精神,执共和主义.(共和主义)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孙中山视城下的“共和”与专制对立,跟他早年对中国国情的认识有关,认为中国属“异种”统治,且带有明显压迫和专制色彩,希里能“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于对内对外宣言中依旧从与专制对立的角度强调“共和”。他在“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自称:“黾勉从国民之后.能尽扫专制之流毒,确定共和,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端在今日。”
― 郭辉《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及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