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我们处在一个共享时代,从朋友间的交往、亲人的欢聚到微信微博、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等,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丰富的色彩。生活中,共享几乎无时不在,共享中有真情,共享中也有智慧……

请以“共享”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不少于600字;(2)文中不得出现班级名、任课老师名字以及自己的姓名。(3)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1-05-07 04:41: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参考例文】

共享

记得那还是在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教我们语文的老师带领我们读词语。我们这群不懂事儿的小孩儿在咿咿呀呀的乱读。当我们读到共享时,老师并不是跟其他的词语一样读两遍便过去,而是停了下来。

老师问:同学们,共享是什么?

我们小手如林。

一个说:共享是将自己的东西给别人。

另一个天真地说:共享是自己的东西被别人抢去了。我们都笑了,老师也笑了。

一个同学接着一个同学,一个回答接着一个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古代大多数中原王朝对周边少数民族持鄙视的态度,将其称之为“蛮夷”,并与之保持相当距离。亚洲东部是一个相对独立及封闭的状态,其他文明对于华夏文明长期处于尊从和学习地位,中原王朝由此形成孤傲自大的文化心理。奉华夏为宗主与文明中心的观念,在很长的时期被其他文明的拥有者认同,以此为基础,东亚地区形成通行的天下秩序,中原王朝根据文明的类型划分夷夏,其被称之“蛮夷”包括华夏以外的其他文明,它们或为受中原王朝管辖的边疆民族,或为接受中原王朝羁縻的域外势力,或为通过朝贡与中原王朝交往的远方他国。在地理分布方面,以华夏为中心的部分较清晰,与蛮夷毗连的区域较模糊,同时蛮夷的范围可由边疆向外部扩展。

——摘编自《社会科学辑刊》2016年1期

材料二:《南京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被迫开放通商口岸,中外交涉、通商事务随之增多,经常办理对外交涉的部分官员开始意识到,对英、法、美等国,断不能“绳之藩属之礼”,主张“与其争虚名而无实效,不若略小节而就大谋”,道光皇帝采纳这些人的“权宜之计”,遂在朝廷设置办理各国通商事务的大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廷与英、法、俄分别签订《北京条约》,这时,因皇帝和太后逃往热河,被迫留京的恭亲王奕䜣由于经历了与各国使节谈判的过程,深感清廷“夷务”处理混乱不堪,“弊在体制”,加之增开通商口岸、列强公使驻京已成定局,于是萌生在京设一机构,统筹外交全局的想法。1861年l月,总理衙门在京设立,下设英、法、俄、美及海防五股。

―摘编自《史学月刊》2015年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