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作为普通人,如何读经典?我的经验是,          。事实上,许多心智活泼的人正是把这当作最好的消遣的。
①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②这里有一个浸染和熏陶的过程,所谓人文修养就是这样熏染出来的
③也就是说,阅读的心态和方式都应该是轻松的
④在不实用而有趣这一点上,读经典的确很像是一种消遣
⑤读不懂不要硬读,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够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和章节
⑥无论是《论语》还是《圣经》,无论是柏拉图还是康德的著作,不妨就当作闲书来读

A:②①⑤⑥④③

B:②①⑥⑤③④

C:⑥③①⑤②④

D:⑥④⑤①②③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3-10 07:08: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全球变暖使二氧化碳成为最受关注的温室气体,如何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降低或减缓增加速率,成为人类现在面临的重要议题.对于这个议题,主要有“隔离”和“资源化利用”两种对策.隔离就是利用吸收或吸附的技术提升二氧化碳的浓度,然后打入海底或地层内永久保存.资源化利用则是把得到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当做一种原料或化学品来使用.

德国已经成功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咖啡因、植物香精等.当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


利用二氧化碳制备再生能源,是目前各国科学家全力突破的课题之一.下图为某课题组利用二氧化碳催化氢化制取甲烷的研究过程.

反应结束后,气体中检测到CH4和H2,滤液中检测到甲酸(HCOOH),固体中检测到镍粉和Fe3O4

研究人员根据实验结果得出结论:HCOOH是CO2转化为CH4的中间体,即CO2 I HCOOH II CH4.通过此反应过程,即可将二氧化碳转化为较为清洁的能源甲烷加以利用.

生产尿素是最传统的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它的主要用途是提供土壤氮肥,是一种重要的肥料.作为不少高分子和纸浆添加剂的轻质碳酸钙,也是使用二氧化碳为原料制成的,它是由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钙反应而得到的.

总之,二氧化碳的“隔离”和“资源化利用”,就是为了使二氧化碳的产生量和消耗量至少达到平衡,使地球不再继续暖化而威胁到人类生活与安全.

请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散文,完成1~5题。

青城山下忆大千

曹积三

①胡立是张大千的入室弟子,且是得意门生。我喜丹青,更慕丹青手,便特意去青城山下拜访他。

②先生伴山而居,环境很是清幽,有竹,有兰,草木葳蕤;淡湿而清新的空气漫延其间。室内陈设挺简洁,墙上只挂着一幅张大千的立轴山水,透出主人对老师的思念与景仰之情。

③先生已沏好茶等着我们。当我接过茶盏,一股清雅的香气,悠然飘来。他说,这是青城山的“洞天贡茶”。呷一口,满嘴生香。青城有茶甲天下,此话不谬。遥想当年,张大千拒当汉奸,不受日寇伪职,化装逃出北平后,独独选了青城山,隐居上清宫,足见其慧眼。

④“是的哦,大千师太喜欢青城山喽!”胡先生话音朗朗,“这儿哦,是他心中的乐园。”

⑤随他的话语,一个痴情于大自然的画圣浮现眼前。

⑥每日里,张大千除了手捧书卷、挥洒丹青,便置身于山野之中,拜望千峰万仞,细品草木百花。他听流泉、看飞鸟、拂野竹、望云海……乐此不疲。他常常伫立于老松之下,盼顾远峰近岚,久不言声。眉间挂风去,指尖捻画来。雨后的夜晚,竟身披薄衫,举步登高,手捋长须,瞧那秋月透过丫桠撒下的清辉,与艳阳高照时的婆娑树影有何不同。

⑦“大千师常说,人间有两部书,一部是有字的,系前人所写;另一部,则是无字的,为自然造化。两部书都要读好,方能成器。一定要画自己最熟悉的东西,而且,要用心去画,才能如登山一样,一步一层天。”⑧忆起老师的教诲,胡立感慨系之:“这些至理名言,影响我的一生。”

⑨“我算得上是个专情的人,一生苦心孤诣,只画都江堰和青城山,画了大约一千幅。”他说着,眼里泛着泪光,“都江堰,是爹娘生我养我的地方;青城山,是拜师之处,是识得再生父母之地。这里的一水一石,一草一木,都如同我的血和肉。”

⑩说罢,他展纸,挥毫,为我画了一幅《秀水都江堰》。

⑪“大千师云游在外,也非常想念四川老家。可惜,他未能回得来。”胡立的话音里,有无限的遗憾。

⑫思乡,是张大千晚年的心结,他曾写道:

海角天涯鬓已霜,挥毫蘸泪写沧桑。

五洲行遍犹寻胜,万里归迟总恋乡。

⑬读了,有谁能不为之动情呢?胡立告诉我,大千师曾托人几经辗转将一幅画作从台湾送回四川,表达他的思乡之情。为防不测,题款的印章,是夜里,摸着黑,钤上去的,所以,章子上下颠倒了。见到那带着老师体温的猩红印章,他如何忍得了泪水……

⑭胡立先生为了款待我这位远方的客人,特意包了饺子。更让我惊奇的是,那醇香的米酒、可口的泡菜、独具风味的“老腊肉”,都是他的手艺,而那滋味鲜美的小菜,竟也是用他亲自挖来的竹笋烧制的。

⑮他一面为我斟酒,一面说:“大千师在青城山时,经常带着我去采蘑菇、找野菜、挖竹笋……而且,他乐得上灶,炒的青菜,碧绿如鲜;他做的狮子头和粉蒸牛肉,与众不同,尝过的人无不称赞。”

⑯胡立仿佛又回到了在大千师身旁的岁月,脸上洋溢着激情:“有一天,刚送走来吃饭的客人,大千师对我说,做饭烧菜岂可小觑,这也是艺术。烧不好菜,难成一个懂得滋味的好画家。所以,从那时起,我就暗暗地跟着他学厨艺。”

 ⑰“你知道大千师是怎么评价自己的厨艺和画艺吗?大千师说,‘我的画与菜相比,菜,当然在上。’”我听了,吃惊不小。

张大千毕竟是张大千。(选自曹积三的博客,有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