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按要求默写。

①曲径通幽处,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③黄梅时节家家雨,               。(赵师秀《约客》)
                  ,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⑤ 常恐秋节至,                   。(汉乐府《长歌行》)
                       ,在乎山水之间也。(欧阳修《醉翁亭记》)
⑦忧郁的日子里需要镇静:相信吧,                 。(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2-10-12 01:47: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禅房花木深②问渠那得清如许 ③青草池塘处处蛙 ④长风破浪会有时 ⑤焜黄华叶衰 ⑥ 醉翁之意不在酒 ⑦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篆刻之美

孙莉莉

    篆刻艺术在狭小的天地中,依靠笔画的技巧,表现出刚柔相济的笔情刀趣,生动优美的造型图形,古朴隽永的金石气韵,给人以情感意蕴的震动和审美艺术的享受。篆刻的起源,笼罩着某些神秘的气氛,除货赂用玺节说、殷墟铜玺起源说等,最有趣味的应该是龙凤授玺说。从甲骨文的卜辞和陶器上的印纹、刻文来探讨其背后的真相,从中能感受到篆刻印章的社会历史地位及文化艺术气息。唯其如此,我们才能让一个长期悬而不决的问题得到破解。篆刻艺术的成熟期为何来得那么早,正是在皇权至上这种社会效用及信物凭证这种实际价值的双重作用下,促成了篆刻艺术在春秋战国及秦汉之际就十分辉煌绚丽的早熟局面。篆刻从发展开始,就是以“文字”的形式存在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特殊的“符号”,经过若干时代的成长,成熟为以文字为主要内容存在的艺术形式,也就是成熟的篆刻艺术。尽管篆刻从唐至宋元曾一度中落,但从明至清,像文彭、何震、黄士陵、吴昌硕等一批有艺术觉悟和创造精神的篆刻家则追踪秦汉,在先民博大的印学宝库中吸纳了丰富的养料,再度汇融于书学画理,从而使篆刻艺术再度振兴,开创了绮丽多姿的流派印。

    篆刻作为一种艺术创作活动,其形式与内涵、价值与效应是积淀在整个文化系统内,活跃在整个社会化过程中的,因而对篆刻艺术的发展产生了综合影响,为篆刻艺术的更新和突破提供能量和契机。如春秋战国玺印的瑰丽奇妙,千姿百态,正是“百家争鸣”时代精神在印面上的折射。又如汉相官印的浑朴持重、沉雄老健,将军印的刚劲豪壮、气势酣畅,体现了雍容大度的相官之风和豪放英武的将军之气。从这个意义上讲,篆刻是一种综合艺术,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美学系统。篆刻不是技术操作,工匠制作,而是艺术创作,才情的显现。

(选自《论中国传统浮雕与篆刻艺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