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请仔细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人类的眼睛

人类的眼睛很像一架照相机。眼睛与照相机的不同之处是:人的眼睛是通过调节晶状体的弯曲程度,改变晶状体的焦距来获得清晰的              、缩小的实像;普通照相机是在物距确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像距使像变得清晰。由眼睛的调节作用所能看清的最远点,叫远点,正常眼的远点在极远处。眼睛所能看清的最近的点,叫近点,正常眼的近点约距眼睛10cm。眼睛是人体的重要器官,长时间的用眼,比如看书,看电视、计算机,都可以引起眼睛的疲劳,眼睛疲劳常见症状是头疼脑胀、眼睛发干。看物体时间较长也不易感到疲劳的距离叫明视距离,正常眼的明视距离25cm。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0-27 03:16:4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在社会济贫问题上,宋朝于1057年颁布修胎养令,规定凡下户怀妊而不能自存者,以粟颁赐之。1257年,令“天下诸州建慈幼局”。关于贫民之收养,设有专门机构,……至于漏泽园,由政府提供公地,“埋葬无主死人……”。这种由“胎养到祭祀”的福利,虽比当代福利国家所提供的涵盖较广,但却主要是选择性,局限于贫而无告者之特殊对象。在两宋,社会互助观念业已产生。社会互助始于宗族,这是以范仲淹的义庄为滥觞,这些义庄义田,是利用其田租以赡族人。南宋时,这种互助由宗族扩及乡党。——侯家驹《中国经济史》

材料二:16世纪以前,英国救济穷人问题多通过基督教的慈善施舍和同业同行会的互助互济的方式来解决,国家并未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圈地运动开始后,偷盗者、乞讨者等日益增多,社会不安定因素急剧增加。1601 年,英国颁布《济贫法》,规定:老弱残疾而不能工作的贫民可以得到救济……流浪者被关进监狱或送入教养院。1834年议会通过《济贫法(修正案)》。该法规定受救济者必须是被收容在济贫院中的贫民,可享受最低生活保障,有劳动能力的失业者必须进“贫民习艺所”,才能得到救济,而那里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摘编自陈晓律《英国福利制度的由来与发展》

请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