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闭幕。会议表决通过了网络安全法、电影产业促进法、关于修改民办教育促进法的决定、关于修改海洋环境保护法的决定、关于修改对外贸易法等十二部法律的决定。本次会议任命的4名国际工作人员,依法进行了宪法宣誓。

材料二:2017年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中国法院的司法改革(2013﹣2016)》白皮书。白皮书透露,2103年至2016年,各级法院通过审判监督程序纠正了聂树斌案、呼格吉勒图案、张氏叔侄案等34起重大刑事冤假错案。最高法出台规定明确,法官应对其履行审判职责的行为承担责任。

材料三:一位哲人说过:“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铭刻在铜柱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全民法治观念、法治思维、法治习惯的养成,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质和土壤。

【作答要求】①拟题:对所提供的材料,找到其本质属性和内在联系,自拟一个能概括材料内容的题目。②评论:运用思想品德课所学知识对三则材料逐一进行合理的分析评论。③表述:语言流畅,层次清楚,字数在2000字左右。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9 02:53:3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拥护宪法,建设法制中国》

一,了解法律特征:①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②法律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最主要特征)③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 。
二,维护宪法尊严:①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②是我们最高的活动准则;③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④我们要树立宪法至上的观念;④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养成遵守和维护宪法的习惯,用实际行动捍卫宪法尊严 。学校开展法制宣传活动有利于推进国家依法治国方略的实施;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有利于构建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