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面是一名同学想象的北京人一天的生活,有五处明显的错误,请你至少找出四处错误并给予纠正和解释。

毛毛是个10岁的孩子,说是孩子,其实在北京人当中算是中青年了,因为北京人生活环境恶劣,人们的寿命都不长。这天一大早,毛毛走出小木屋,他手里拿着一把铁制的镰刀去割水稻。时间过得真快,转眼已到正午,毛毛急忙往回赶,因为他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钻木取火,因为他要用陶锅做香喷喷的大米饭。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6-09 09:03:0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①农耕生活时代的居民,才开始定居,学会建造房屋。北京人居住的是洞穴。

②北京人使用的工具是打制石器。

③北京人靠采集渔猎获取食物,不会种植水稻。

④北京人学会用火,只会使用天然火,并不会人工取火。

⑤北京人不会使用陶器。

同类题2

现代文阅读。
                                                                                               俯而学与仰而思
      ①古人所说的“俯而学,仰而思”,实际上说的是一个“怎么学”的问题,指的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
      ②“俯而学”,就是要沉下心去深入学习,潜心钻研。这就是说要树立“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的钻研精神,细细揣摩,穷追不舍。否则,知其一,不知其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将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难以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重任。要真正学得“学问”,能够“看到很远很多的东西”,不“俯”下身潜心地、深入地去学习是不行的。
      ③“仰而思”,就是要在学习过程中注意放眼观察周围的事物,理论联系实际。只读书,读死书,不善于读思结合,最终是无法达到读书的真正目的的。战国时的赵括可谓熟读兵书,谈起兵事来头头是道,可到了战场上,却只知道按照兵书行事,而不能根据实际情况运用战术,结果导致惨败,在历史上留下“纸上谈兵”的笑柄。西汉历史学家司马迁一生都在追求“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境界,几度“仰而思”,终于有了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这部巨著的诞生。
      ④“俯而学”与“仰而思”的有机结合,正是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