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背诵默写.

①用十七年未餍中国的眼睛,____________,代替回乡。

②采一片树叶做一支叶笛,____

____,一支红杏出墙来。

④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

⑤《游山西村》中富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__

⑥中华民族是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对黄河长江的歌咏之作数不胜数,调动你的大脑库存,写出两句描写长江和黄河的古诗词。

长江:________

黄河:____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11-25 05:47: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u9955\u992e\u5730\u56fe,\u4ece\u897f\u6e56\u5230\u592a\u6e56,\u5230\u591a\u9e67\u9e2a\u7684\u91cd\u5e86,\u628a\u6625\u5929\u5439\u5f97\u6447\u6447\u6643\u6643,\u6625\u8272\u6ee1\u56ed\u5173\u4e0d\u4f4f,\u6c34\u6751\u5c71\u90ed\u9152\u65d7\u98

同类题3

2015年诺贝尔三大科学奖共8位科学家摘得桂冠。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荣获生理学或医学奖,是首位获得诺贝尔科学类奖项的中国女科学家。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材料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极为艰苦的科研条件下,屠呦呦团队与中国其他机构合作,研制380多个样品,并从《肘后备急方》等中医古典文献中获取灵感。因屠呦呦既有中医学知识,也了解药理学和化学,她将东西方医学相结合,达到了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屠呦呦的发明是这种结合的完美体现,先驱性地发现了青蒿素,开创了疟疾治疗新方法,是第一个证实青蒿素可以在动物体和人体内有效抵抗疟疾的科学家。

材料二:疟疾是危害严重的世界性流行病,全球百余国家年约三亿多人感染疟疾。在国内外大量工作未获成功的情况下,领导科研组以现代科学继承发扬祖国医药学遗产为指导思想,收集二千多种方药基础上,归纳编纂成《抗疟药集》,又从中选200多方药,组织筛选。特别结合古代用药经验,从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青蒿“绞汁”服用截疟记载中,考虑到温度、酶解等因素,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成功,使全球数亿人因这种“中国神药”而受益,被认为是近五十年来人类治疟的最大进步,并将随着其推广显示出更大的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