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小明家中电能表标有600r/kW•h字样,小明发现当他家电路中只有一个电冰箱工作,电能表的表盘3min转了15r,则电冰箱在这段时间内消耗的电能____ J.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02 12:3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9×104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所有成就都不及你在我身边

    ①那场灾难,来得突然,且气势汹汹,连让她喘息的机会都没有。从发病到医院下发死刑宣判,不过短短的一周时间。癌症晚期,几乎没有治疗的意义,最长还能活两个月……医生的每一句话都像一支冷飕飕的箭,直射她的心窝。

    ②她把自己关在屋子里,想了整整三天三夜。第四天,她带着从北京买的那些大大小小的中药包坐上了飞往老家的航班。

    ③虽然已经放弃了治疗的打算,可她得给母亲一个交代。带着满身的疲惫与委屈,她敲开家门。她原以为母亲看到她会有满脸的惊讶,却不料母亲只淡淡地打着招呼把她让进屋,然后就在她面前的沙发上坐了下来。

    ④“说说吧,发生了什么事?”母亲的声音不高,平静得有些不近人情。“你看看吧。”轻轻地把医生的诊断书推到母亲面前,她到底还是哭了。

    ⑤母亲拿过了那张薄薄的诊断书,看一眼,再看一眼,就轻轻地把它放下了。那一刻,她不敢抬头,不知道母亲脸上的表情,可她却很快听到了母亲清晰有力的一句:“一切等明天再说。”第二天凌晨三点钟,母亲蹑手蹑脚起床,外出。天亮时,母亲带着一个煎药壶从外面回来。药很苦,喝得她直反胃。她摇头说:“不喝了吧。”母亲的脸就沉下来:“喝下去,你还有一分希望;不喝,等着你的只有死亡。而且你还要明白一件事,就算你能活下来,你可能再也回不到以前的样子了,你可能会变丑变残。但你给我记着,不管你什么样子,我都要你活着!”隔一天,母亲从外面推回一辆轮椅。她的病情发展得太快,几天前走回母亲身边的她已经不能下床。“看来,你的中药不管用了,我们去试试西医吧。”母亲开始多方打听找最好的医院,筹集她的医药费。一切准备就绪,她和母亲,一起踏上了去北京治病的征途。从最初站在母亲面前到去北京做治疗,不过短短的半个月时间。那半个月里,母亲内心经历的惊涛骇浪,她在母亲的脸上一点也看不到,甚至没有看到母亲的一滴眼泪。

    ⑥母亲的第一次崩溃,是在她们去北京之后的第一个夜晚。医生得知她已经完全依赖止疼药在支撑时,近乎残酷地对她说:“如果你想治疗,首先要戒掉止疼药;如果不能,光止疼药也能把你毒死。”她得活着,她答应了医生的要求。那一个晚上,她被一波又一波的疼痛折磨得死去活来。母亲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母亲一次又一次去求医生,让他们给女儿一点止疼药,却一次又一次地被医生拒绝了。这么多年,那是她第一次看到强势的母亲在自己面前哭得那样心碎与无助。

    ⑦开始化疗,疼痛,呕吐,她躺在床上,吃喝拉撒甚至连轻轻地翻一个身也不能。她的病床前,只有母亲,母亲给她喂饭给她洗脸,母亲一夜要为她翻数次身,几乎不能合眼。天气好的时候,母亲还要艰难地把她背到楼下去晒晒太阳。为了哄她开心,母亲甚至到外面的小礼品店重新给她买回毛绒玩具。母亲说,等于再重新生她养她一次。母亲说这些时,她扭过头哭了。陪伴一个新生儿一天天长大,那是一个喜悦的过程,陪伴着病床上三十岁的女儿,母亲面对的却是生死未卜的前途。那年,母亲已经六十四岁。

    ⑧她一直不知道是母亲的坚强最终让死神妥协,还是母亲那份爱最终让上苍感动。被几家医院宣判最多只能活两个月的她,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竟然慢慢好转。半年后,她康复出院。一年后,在母亲的帮助下,她在家乡的城市开了一个8平方米的小店,专卖各种毛绒玩具。不敢确定自己体内的癌细胞会不会再卷土重来,经历过那一场生死劫难,她早已把生死看得很淡。工作的间隙,去健身,去跟朋友们聊天,把自己的经历告诉给那些在生死边缘挣扎的人,告诉他们,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做百分之百的努力。当然,她做得最多的事还是陪母亲去散步。

    ⑨灿烂又温暖的秋阳下,她和母亲轻轻地走过那个城市的大街小巷。“妈妈,如果有一天我走了,你会勇敢地活下去吗?”“当然。我会开开心心地活下去。”“妈妈,您看您设计的这些高楼大厦,是不是特有成就感?”“是的。但是妈妈这一生所取得的所有成就都比不上你走在我身边,这么多的建筑站在街边也比不上你好好活着。你快乐地活着,就是妈妈的骄傲。”

    ⑩她的眼睛湿了,望着天空长长地吁了一口气,对母亲说:“妈妈,如果有来生,我们还做母女。我做母亲,您做女儿。”

同类题4

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日出

魏巍

       ………

       这时,正是黎明与黑暗交替的时刻。尽管黎明无可阻挡地要降临人间,但夜色却无意退出自己的阵地。不知何时,东方天空的低垂处已经现出一条淡青色的亮带。这条亮带就像是经过奋力冲刺,硬从黑夜的肌体上裂开似的。亮带之上是近于黝黑的深蓝色,一向神采奕奕的启明星,为浓云所遮,只露出微弱的光芒。亮带之下是沉郁的暗紫色,海平线还是一片朦胧。大海依然黝黑而深不可测,只亮着几点渔船的灯火。西天上的那轮残月,伴着几片云,孤独而无望地等待着天幕上的演变。

       但是,强有力的晨光,终究是无可抗拒的。渐渐地,东方那条淡青色的亮带愈拓愈宽了。顶空那近于黝黑的深蓝也浸润了亮色,而变得愈来愈淡。大海已经变得明亮柔和起来,渔船上的灯火一个接一个地熄灭了。高高的海岸下,那座被称作鸽子窝的傲然兀立的巉岩,也越来越清晰了。晨风动了,几只水鸟欢快地叫着飞过头顶,残月失去了最后的光辉,黎明终于完成了最后的占领。

       而这时,模糊不清的海平线上,仍然是一片沉郁郁的深紫色。东方仍盘踞着很大一块乌黑的鳄鱼状的浓云……

       …………

       这时,从海平线上那紫郁郁的云带里,霍然间出现了一条红线,似乎是一条细油油的耀眼的赤蛇。天空渐渐地变化了。首先是东方那块鳄鱼状的乌云,为巨大的红光所照耀,先是变成了妩媚的紫色,随后变成灿烂的红霞。海面上也出现了一缕摇曳的红光。此时尽管红日并没有出现,东方的那块被染红的云霞已经是够美的了。在我不经意间,忽听耳边喊了一声:“看,出来了!”声音很大很齐,周围千百人不约而同喊出来的。我再定睛凝望时,一个半月形的比火还要红比春花还要鲜的红日已经出现在紫云之中。不一时它又变成了大半个红桃,也很像刚摘下来的一枚还带着露水的西红柿。耳边是一片照相机的卡卡声。瞬息间,那个给人间以光和热的火球已经喷薄而出,发出耀眼的光焰。那种光焰,其色泽之美,之壮丽,除了刚出炉的钢水,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与之比拟的。这时,我,不仅我,而是周围的众人,都披着一身红光,沉醉在它那深沉、庄严、博大和充满无限生命力的美里。

       ……

1990年8月9日于北戴河

选自《人民文学》  1990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