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____,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06-27 11:57:5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

同类题2

人民之战

    从鸦片战争到抗战期间,中国没有取得任何完全的胜利。鸦片战争战败的消息很久才传到湖南、江西等地,当地人还认为是谣言。甲午战争期间,民众甚至为了几个劳役费,帮助日军搬运炮弹。然而,在艰苦卓绝的抗战中,我们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场景。

    1938年春,台儿庄战役打响。面对日军的凶猛进攻,负责指挥作战的李宗仁和白崇禧邀请周恩来到其寓所,共话战局,并在之后的作战中,基本遵循周恩来的建议。李宗仁指挥战前一向都拥兵自重的“杂牌军”在枪林弹雨中浴血奋战,他们放下成见,放下自私,携手共赴国难;中共则组织鲁南老百姓,冒着炮火,把大刀、弹药、粮食、蔬菜、肉蛋、烧酒、食盐等送上前线,再将大批伤病员运往后方救治。…… 六里石村,百多户人家,只不过是京杭大运河畔的小村落,却是大战时的后勤基地之一,一桶桶开水,一罐罐小米稀饭从这里送往前线。时年23岁的美国合众社战地记者爱泼斯坦赴台儿庄前线,他在1939年出版的《人民之战》中记载:她去台儿庄城之前,有个10岁的中国男孩被日军胁迫到中国守军阵地侦查,在随后的炮击中,中国守军都很困惑,日军向空旷的原野上倾洒了那么多的炮弹,为什么?原来,这名10岁的孩童向日军汇报时,故意颠倒了中国守军的方位……             ——摘编自《南方周末》2015年4月9日第1624期《抗战地理二》请回答: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明中后期,徽州“贾人几遍天下”,“不知贸迁”而贫困者受到鄙视。福建各地出产的绸、纱绢、铁、纸张、糖及荔枝,柑橘,“下吴樾如流水。”景德镇的陶瓷、潮州的锦、漳州的纱绢、松江的棉布、杭州所产的金箔及胭脂,行销日本。明后期付元在《论开洋禁书》中说: “西洋(今泰国,柬埔寨等地)的苏木、胡椒、犀角、象牙皆中国所需要;”占有吕宋(今菲 律宾)的葡萄牙、西班牙人,好中国绫罗绸缎。潮州丝在原产地一斤值白银一两,运送其地则得价二倍。直至十九世纪初,中国手工品在东南亚与东亚地区都保持其影响力。1571-1821 年间, 从美洲运往马尼拉的白银共计4亿西元(比索),其中二分之一或更多一些,流入了中国。

——摘编自傅衣凌《明清时代商人及商业资本》等

材料二:欲攘外,亟需自强;欲自强,必先致富;欲致富,必首在振工商。……洋货入中国则输半税,土货出外洋则加重征,华商安得不困,洋商安得不丰。倘有贤能督抚大臣,洞明厉害本原,奏请将厘金概行豁免,何至华商受其害而洋商独收其利也哉?……我之商务一日不兴, 则彼之贪谋则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 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独是商务之盛衰,不仅关物 产之多寡,尤必视工艺之巧拙,有工以翼商,则拙者可巧,粗者可精。……第商务之战,既应藉官力为护持,而工艺之兴,尤必藉官权为振作。

——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三:资产阶级,由于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一切国家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世界性的了……古老的民族工业被消灭了,并且每天都还在被消灭了。它们被新的工业排挤掉了,新的工业建立已经成为一切文明民族的生命攸关的问题……过去那种地方和民族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 被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来往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替代了。

——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