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国最早出现的汽车,是匈牙利人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输入的,起先只有两辆。

——《图说中国百年社会生活变迁》

材料二 据清末人士阅读,在近代中国一大城市最繁华的地段,自早7点至晚7点,车辆通过情况:电车450次,摩托车(汽车)900次,马车1 000次,人力车18 000次。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车在中国——近代中国交通概览》

材料三 “解放”牌汽车是以苏联生产的吉斯改进部分结构而设计和制造出来的。

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产的“解放”牌汽车

材料四 一些闭塞地区的经济因铁路而活跃,一些古老的城镇因铁路而面目一新……铁路在畅通经济、带动繁荣的同时还意味着信息的流通、知识的传播,意味着建立“铁路交通日常急需的各种生产过程”。所有这一切,无疑都有助于打破中国传统社会“自给自足的惰性”,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

——周积明《最初的纪元》

请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5-07-10 10:5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需要依托科技和教育,随着“互联网十”的深入推进,科技与教育实现了完美结合,互联网+教育正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一所学校、一位老师、一间教室,这是传统教育。一个教育专用网、一部移动终端,几百万学生,学校任你挑、老师由你选,这就是“互联网+教育”。“互联网+教育”打破了权威对知识的垄断,让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人人能够创造知识,人人能够共享知识,人人也都能够获取和使用知识。在开放的大背景下,全球性的知识库正在加速形成,优质教育资源正得到极大程度的充实和丰富,这些资源通过互联网连接在一起,使得人们随时、随事、随地都可以获取他们想要的学习资源。知识获取的效率大幅提高,获取成本大幅降低,这也为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红利大餐的同时,我们也要面对“互联网+”的挑战,要坚持

“教育为体、互联网为用”。无论技术如何发展,我们要始终牢记教育是核心目标,互联网只是用来提升和变革教育的技术手段。因此,我们要从教育的核心需求出发合理使用互联网,而非任由技术胡作非为,让教育自身褪了色。不能过分夸大互联网的变革作用,要积极防止不良信息、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现象对教育造成负面影响,要及时通过健全法律、加强监管等方式净化互联网环境,让互联网更好地为教育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