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至1956年,新中国通过巩固政权,艰难探索,由新民主主义国家向社会主义国家过渡,并以独立自主的外交形象出现在国际舞台。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第三条: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一律平等。禁止对任何民族的歧视和压迫,禁止破坏各民族团结的行为。
——条文节选自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材料三:20世纪50年代,国际政治舞台开始有了“中国的声音”:
请回答:
13岁的陈建伟,幼年患上先天性二级肢体残障,他的下肢行走能力障碍逐年加重,到二年级时,就需要别人帮助才能走动。现在,他的同班同学侯健洋、王浩楠和潘冬洋,背着陈建伟上下学,扶着他走路,已经坚持了多年。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人的一生可能遇到困难和挫折,人人都需要关爱和帮助 ②在同学有困难时应伸出援助之手,热情帮助他渡过难关
③友情给人以温暖和力量,使人不断进步 ④同学荒废了自己的时间和精力,这样做不值得
央视马年春晚播出小品《扶不扶》后,“扶不扶”已经成为今年热词。2014年2月,在深圳发生了两起现实版《扶不扶》。一名女子晕倒在地铁口50分钟无人扶而死亡,另一名女子则因乘客自发扶起急救而幸运地生还。扶还是不扶?针对这个问题,2月27日下午,深圳晚报派出三路记者进行了现场测试,右图即为现场测试情景。事件报道后,某校九年级一班在思想品德老师的组织下召开了一次主题班会,通过学习和讨论,多数同学都认为应该“扶”。请用“承担责任,服务社会”的相关知识简要说明“扶”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