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比一比,组词
________ 末____
____ 偏____ 未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26 11:02: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宋朝,一遍,期末,守护,偏旁,未来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一个叫英子的姑娘
    我收到了一封来自故乡的信,写信的人是一个17岁的残疾姑娘,她叫英子。她在信中说,虽然她因为残疾没有进过校门,可是她通过自学可以读书,她很爱好文学,很希望我在回老家的时候能够去她的家里做客,当面看看她的习作……
    她的信写了两个页码,在信的末尾,她说:“老师,如果您能够接受我的邀请,就在我的生日那一天来我们家做客,我的生日是清明节前的一天,我会让父亲劈最好的木材给您烧水喝,请您吃我们自己家的果树上摘的水果,我还打算送您两只我们家的小白兔,因为我从您的文章中看到,您在济南的家里也养了两只小白兔,我盼望着。”
    我能够猜想得出,这个没有出过家门的残疾女孩,拿出了多么大的勇气给我写这封信。我也能够想象得出,她对这封信的结果,怀抱着多么美好的希望。我没有任何理由拒绝这样一份真诚的邀请。因为我相信,在我的生活中,还没有任何一份邀请,超过这份邀请的分量。
    就在一个周末,我与妻儿一起,从济南出发,去拜访这位情深意重的女孩。我事先没有回信,也没有让当地的朋友事先告诉她,我想,我们的突然到访,也许会给她更大的惊喜。
    这是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门口长着两颗巨大的梧桐树。在村里人的指点下,我找到了姑娘的家。村里的乡亲很热情,他们像自己家来了亲戚一样把我们热情地领进了家门。
    姑娘的父母都在,他们正在院子里的小菜园中侍弄蔬菜。还没有等我们自我介绍,夫妇两个似乎明白了我们的身份,他们的喜出望外洋溢在脸上。父亲立刻对着房子中喊:“小英子,小英子,鲁老师来了,鲁老师来了!”
    妈妈则奔跑一般,去厨房里拿来暖水瓶,就在院子里的枣树下的水泥板桌子上沏茶。然后,又去厨房里拿来几个木凳子,招呼我们坐下,又招呼乡亲们坐下。
    就在我们要去房子里看望英子的时候,英子出现在了房门口。她拄着双拐,扎着两根很长很长的乌黑的辫子,一双明亮的大眼睛。显然,我们的到来出乎了她的意料之外。她的眼睛中是惊喜,是激动,还有一些暂时的不知所措。她一边称呼着“鲁老师,鲁老师!”一边对自己的父亲说:“爸爸,你要用我们家的苹果木,给鲁老师烧水喝。”
    我说:“英子,什么木都行啊。”
    “不,必须用我们家的果园里的苹果木。”她很坚决地对父亲对说。
    她的父亲立刻对我们说:“一定,一定,我这就去柴房取,我一直都留着,孩子盼望很久了。”
    我来到了英子的房间,她的床上,里面靠墙的一面摞满了书籍和杂志,一张陈旧的桌子上摞满了厚厚的习作,有诗歌,有散文,也有小说。
    我选了一些她的习作,她的习作,尤其是几篇散文,散发着浓郁的乡村气息,犹如来自泥土的芳芳,有麦田里的绿意,又有梧桐花的芳香。
    她的满脸上都是真挚的虔诚。她问我:“老师,你看我行吗?”
    我用坚定的目光看着眼前这个对自己的未来充满期待和梦想的姑娘。我说:“英子,你一定行的。有一句话你知道吗?你的生日,像耶稣的生日一样值得庆祝!”
    我看见,英子的眼睛里多了几颗晶莹的露珠。她的面孔上,更多了几份坚韧和希望。
    英子对我说,也对在场的人们说:“我从来没有过这样幸福的生日,我今天,是天下最幸福的人!”
    告别英子和她的家人,回到我生活的城市,我在当天的日记中记下这样一句话:“任何一个人的生日都可以不同凡响,都值得像耶稣的生日那样庆祝;任何一个人的未来,都充满无限的可能和希望。”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周沆,字子真,青州益都人。第进士,知渤海县。岁满,县人请留,既报可,而以亲老求监州税。通判凤翔,初置转运判官。沆使江西,求葬亲,改知沂州。历开封府推官。

    湖南蛮唐、盘二族寇暴,杀居民,官军数不利,以沆为转运使。沆言:“蛮骤胜方骄,未易斗力,宜须秋冬进兵。且其地险气毒,人骁悍,善用鋋盾,北军不能确。请选邕、宜、融三州卒三千人习知山川技艺者,径捣其巢,布余兵络山足,出则猎取之。俟其势穷力屈,乃可顺抚。”朝廷用其策,二族皆降。加直史馆、知潭州。他道兵来戍者,率两期乃代,多死瘴疠,沆请以期为断,戍人便之。

    徙河东转运使。民盗铸铁钱,法不能禁,沆高估钱价,铸者以无利,自息。入为度支副使。

    侬智高乱定,仁宗命安抚广西,谕之曰:“岭外地恶,非贼所至处,毋庸行。”对曰:“君命,仁也;然远民罹涂炭,当布宣天子德泽。”遂往,遍行郡邑。民避寇弃业,吏用常法,满半岁则听人革佃。沆曰:“是岂与凶年诡征役者同科?”奏申其期。擢天章阁待制、陕西都转运使,改河北。

    李仲昌建六塔河之议,以为费省而功倍。诏沆行视,沆言:“近计塞商胡本度五百八十万工用薪刍千六百万今才用功一万薪刍三百万均一河也而功力不相侔如是盖仲昌先为小计以来兴役尔。况所规新渠,视河广不能五之一,安能容受?此役若成,河必泛溢,齐、博、滨、棣之民其鱼矣。”既而从初议,河塞复决,如沆言。

    进枢密直学士、知成德军。俗方弃亲事佛。沆阅按,斥数千人还其家。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六十九。

(选自《宋史•卷三百三十一•列传第九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