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对选文《陋室铭》内容和写法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托物言志,以陋室不陋,表达了作者对高洁情操的追求。’
B:选文在描写“陋室”时,重点突出了“陋室”环境之清幽宁静和室内主人生活情趣之高雅。
C:文中的“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表明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鄙弃。
D:作者在结尾处引用孔子的话,意在表明只要环境清幽宁静,生活闲适,“陋室”就不陋。
观察下列各式:①、1+13=213,②、2+14=314 ③、3+15=415,…请用含n (n≥1)的式子写出你猜想的规律:____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血浆蛋白、O2
③葡萄糖、CO2和胰岛素
④激素、突触小泡和氨基酸
⑤喝牛奶,进入胃中
⑥口服抗菌药物和唾液淀粉酶
⑦肌肉注射青霉素
⑧精子进入输卵管与卵细胞结合
中国人的“中国梦”,历经艰辛与坎坷,却从未停止。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材料二 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在各色的梦里,……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材料三 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梦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民的地位,消除古代旧有的……社会差别。 ——费正清《观察中国》(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运动倡导者”“从未梦想要把中国锻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这一观点是否正确?简要说明理由。(2)在材料二中,有人提出了“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的“新年梦想”,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当时的人为什么会提出这样的“新年梦想”?(3)材料三中提到两种“梦想”,今天正在变为现实。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为实现第二个“梦想”在农村政策上所采取的措施有哪些?(4)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你认为应拥有怎样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