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如图,在四棱锥A﹣BECD中,已知底面BECD是平行四边形,且CA=CB=CD=BD=2,AB=AD= 2

(Ⅰ)求证:平面ABD⊥平面BECD;

(Ⅱ)求点E到平面ACD的距离.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07 03:38: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Ⅰ)证明:取AD中点O,连结OC,OA.

∵BO=DO,AB=AD,

∴AO⊥BD,∵BO=DO,BC=CD,∴CO⊥BD,

在△AOC中,由已知可得AO=1,CO=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

     周恩来同志顽强的学习精神和旺盛的求知欲望,来自他的伟大抱负。

     早在青少年读书时期,他就确立了为着中华民族的富强,为着造福于人民而学习的志向。

     1910年,12岁的周恩来随同伯父到东北读书。在这期间,他阅读了不少热心改革的中外政治思想家的著作,幼小的心灵燃起了改造中国、富强中华民族的火焰。

     有一天,身穿长衫的魏校长给学生上课时,问大家:“同学们,你们为什么而读书啊?”

     教室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

     老校长叫起一个出身书香门第的学生,让他回答这个问题,他慢声慢语地说:“为明礼而读书。”

     老校长摇了摇头,又叫一个官家子弟。这个学生很傲慢地回答:“为做官而读书。”

     老校长叹了口气,接着把一个靴鞋老板的儿子叫了起来。他得意洋洋地答道:“为家父而读书。”

     其他一些家境贫穷的学生,有的说;“为挣钱,为吃穿!”也有的说:“为不欺负!”

     老校长皱着眉头,在教室里踱来踱去,眼光忽然落在周恩来的身上:“周恩来,你为什么到学校来读书?”

     周恩来从容不迫地站起来,用南方口音清晰有力地答道:“我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异于寻常的回答,使魏校长十分震惊。他没料到一个年位十二三岁的孩子,竟有如此远大的抱负!校长睁大吃惊的眼睛又追问:“你为什么读书?”周恩来提高嗓音,坚定地重复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这铿锵有力的声音,在小小的教室里久久回响。老校长高兴地说:“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