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1)已知反应A放出热量Q1kJ,焓变为△H1,反应B放出热量Q2kJ,焓变为△H2,若Q1>Q2,则△H1____ △H2

(2)1mol C与1mol H2O(g)反应生成1mol CO(g)和1mol H2g),需吸收131.5kJ的热量,该反应的反应热为△H=____ kJ/mol;

(3)反应A+3B=2C+2D在四种不同情况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

①.v(A)=0.15mol/(L・s)  ②.v(B)=0.6mol/(L・s)

③.v(C)=0.4mol/(L・s)   ④.v(D)=0.45mol(L・s)

该反应进行快慢的顺序为____ 

(4)火箭发射时可用肼(N2H4)作燃料,二氧化氮作氧化剂,这两者反应生成氮气和水蒸汽.已知:

N2 (g)+2O2 (g)═2NO2 (g)△H=+67.7KJ・mol﹣1

NH3 (g)+O2 (g)═N2 (g)+2H2O(g)△H=﹣534KJ・mol﹣1

则1mol气体肼和NO2完全反应时的反应热△H=____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0-24 05:57: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31.5,④>②=③>①,﹣567.85KJ/mol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康熙统治后期一直准备立储之,但未对储君的人选表明态度。雍正继位后,吸取前朝建储的经验教训,特别是切身经历了九龙夺嫡的痛苦,因此对皇位继承制度进行改革,创立了秘密建储制度。雍正元年八月十七日上谕:“今联诸子尚幼,建储一事,必须祥慎,此时安可举行,然圣祖既将大事付托于联,联身为宗社之主,不得不预为之计。今朕特将此事亲写密封,藏于匣内,置之乾清宫正中世祖章皇帝御书正大光明匾额之后,乃宫中最高之处,以备不虞。诸王大臣或宜知之”。此外,“又另书密封一匣,常以随身”。雍正帝用此方法将皇位传给皇四子弘历,这是秘密建储制的第一次成功运用,相对于嫡长子继承制”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的原则,秘密建储制“择贤而立”的思想是很大的进步,皇帝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其思想、作为、素质等因素深深影响着国家的兴亡,历史上因“嫡长子继承制”继位的昏庸无能之辈导致国家衰亡的实例不少,加之乾隆帝在位时期的大作为,更显秘密建储制的优越性。此外,长子继承制意味看“公开立储”,这就很容易导致皇子与大臣结成党派,康熙时期形成的“太子党”“四爷党”“八爷党”等党派,不利于政局的稳定,而秘密建储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党派之间的斗争。乾隆四十三年谕旨:“不可不立储,而尤不可显储,最为良法美意,我世世子孙所当遵守而弗变者”,从而将秘密建储作为制度正式确立下来。

——摘编自单精《略论清朝中秘密建储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