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当d增大、S不变时,Q减小,E减小,小球向下运动
B:当S增大、d不变时,Q不变,U增大,小球仍静止
C:当d减小、S增大时,Q增大,U减小,小球向下运动
D:当S不变、d减小时,Q不变,E不变,小球仍静止
下列关于胎生、哺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抒发了诗人对唐都长安遭安史之乱的破坏的悲怆情怀,这位诗人是( )
——Dad, do you like my picture?——How wonderful! It's ________ one I've ever seen!
如何将大量的氢气、氧气装入体积较小的第三级火箭中,保证有足够的动力,并用分子观点解释;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徐松,清代地理学家,1781年生于浙江绍兴,二十九岁担任提调兼总纂官,辑录了如《河南志》、《宋会要辑稿》500卷、《中兴礼书》等重要的唐宋典籍,并开始了他考据学的力作《登科记考》、《唐两京城坊考》的撰著。这些成果,奠定了他作为清代实学——乾嘉学派后期中坚的地位。
1811年因受诬陷、打击被清政府流放至伊犁。时任伊犁将军松筠,是一个有远见的封疆大吏,他在徐松的帮助下编纂、修订了一部名为《西陲总统事略》的志书,这部志书得到新继位的道光帝的青睐,于1821年赐名《新疆识略》,并亲自撰序,付武英殿刊行,“新疆”作为一个省级行政区的专有地名,首次被清朝启用。1819年,徐松赦还回到北京。他积极召集志同道合者探讨边疆问题,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研治边疆学问的氛围,当时热衷于西北边疆的学人几乎都和徐松“交往甚密”,形成了以他为核心的“京师西北学人群”。后人评价徐氏的《西域水道记》和张穆的《蒙古游牧记》,几乎是学术界“双星”,开风气之先,把人们的注意力从乾、嘉的琐节考据,引向祖国的西北史地和少数民族,“这是学术通向经世致用,通向救危图存的一条新路”。
——刘长明《徐松与<西域水道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