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Look, someone is coming. Guess who ____________.
—Jack. He’s always on time.

A:can it be

B:it can be

C:can he be

D:he may be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3-23 07:01:4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父亲是煤

    夜里醒来,我又想起了父亲:矮矮的,走路一瘸一拐,那张因长期劳累而发黄.满是皱纹的脸,严厉得有些吓人的目光……

    我家里很穷,为了供我们兄弟几个读书,父亲每年冬天都要上县城送煤,挣那么可怜的一点儿钱。寒假里的一天,我随父亲去送煤。大半夜,我们就爬了起来。外边正刮着西北风,我和父亲都穿上厚厚的棉衣,戴上大狗皮帽子,西北风还是直往肉里钻,冷得厉害。马蹄子踏着冰冻的路面,冒着火星子。发出清脆的响声。我坐在煤上,一边听着马蹄声,一边想着心事,过了一会儿,便在车上不争气地睡着了。

    天已经亮了,我醒了想坐起来,但身上沉甸甸的.再往车下一看,惊呆了:父亲没穿大衣,穿着笨重的大头鞋跟在车后跑。我费劲儿地坐起来,一看,身上盖了两件大衣,我终于明白了……再看父亲,我鼻子一酸,眼泪差点儿楚下来,我赶忙跳下车,把大衣给父亲披上,吆喝住牲口,并对父亲说:“爸,你上车坐会儿吧。我赶车。”

    “把大衣披好了。你刚睡醒,可别感冒。”父亲气喘吁吁地说。

    “我不冷。爸,你快把大衣穿上,别冻坏了。”我帮父亲穿上大衣。

    “没事,人老了,不怕冷,就怕你们年轻人冻坏了,落下毛病,这可是一辈子的事。”父亲跺着冻麻的脚说。

    我的眼泪终于掉了下来.怕父亲看见,赶忙转过身去……“父亲!”我从心里喊着。等晚上回到家里,父亲就支持不住了,发起高烧来,我的泪更忍不住了。这就是父亲啊!有哪一种爱能有父爱这么宽厚,这么深沉呢?

    寒假结束了,父亲送我去赶火车。他背着我的大旅行包.弓着腰.在崎岖的山路上吃力地走。听着父亲急促的喘息声,我急忙跑上去,说:“爸,我拿吧。”父亲放下包,用袖子擦了一下额头上的汗,又把包拿了起来,说:“我拿吧,过一会儿你还要赶火车。”说完,又吃力地走,我又追了上去。此时,我忽然发现,我的个子比父亲高了!我的心又难过起来,眼睛开始变得模糊。“父亲啊父亲!”我想不下去了,我低下了头,泪水不断地流了出来……

    火车开动了,我坐在椅子上,紧闭着双眼,努力地不把头探出窗外,我怕看见父亲那瘦小的身影,怕看见那依恋、期盼的目光……火车越开越远,父亲的身影在我的脑海里变得越来越高,像一座山那么雄伟,那么高大。

    父亲是一块燃烧的煤,而我是接受热量的一分子。

    我又想父亲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第1~4题。

鹦哥岭

1鹦哥岭位于海南省中南部,具有热带雨林面积大、生物物种丰富、原始性强等特点,是我国原始热带雨林中保存最完好的自然保护区,在我国自然保护区体系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2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发现,鹦哥岭保存着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的原始热带雨林,其面积有250多平方公里,而被评为中国最美森林的尖峰岭,其连片的热带雨林也仅为150平方公里,霸王岭、吊罗山、黎母山、五指山则更低。

3 ___________________。据调查,鹦哥岭的物种非常丰富,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二级17种,海南特有物种植物132种;陆栖脊椎动物431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二级36种,51种列入中国濒危。在调查中,专家们还不断发现新的物种,如首次发现的伯乐树、鹦哥岭树蛙等十多种动植物新种。专家们认为,鹦哥岭可能还存在着大量未认识的物种。

4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察我国热带雨林保护区,包括西双版纳、尖峰岭、霸王岭均在历史上或多或少建立了森林开发利用机构,而鹦哥岭由于山高坡陡,交通闭塞,人烟稀少,绝大部分区域从未有过正规和大规模的开发利用,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原始特征,有许多地方还从未有过人类足迹,是我国非常少有的一块热带雨林处女地。

 5鹦哥岭是海南岛两大河流——南渡江、昌化江的发源地和水源涵养林,主宰着海南岛的水系形态。鹦哥岭还是海南第二高峰,其森林与地形地貌影响着海南全岛气候,一旦森林植被遭到破坏,将从根本上影响海南岛整体气候,使本岛大部分地区的农业生产遭到毁灭性的打击,后果堪忧。

6近年来,鹦哥岭的知名度越来越高,但随之受到的威胁也越来越严重,乱伐、盗猎等现象时有发生。2007年以来,27名青年大学生志愿者陆续奔赴鹦哥岭,开始了自然保护区的工作,并一直坚守岗位至今。鹦哥岭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是长期而艰巨的。让我们都行动起来吧!鹦哥岭在呼唤!

                                        (选自《大百科》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