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面关于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两句是全诗的精华,它是那个苦难的年代,一切爱国知识分子对祖国的最真挚的爱的表白。(艾青《我爱这土地》)

B:余光中的《乡愁》以时间短语“小时候”、“长大后”、“后来啊”、“而现在”贯穿全诗,概括了诗人漫长的生活历程,全诗主要表达了对父母妻儿的绵绵思念。

C:“这一角已变成灰烬,那一角只是血和泥”,“灰烬”“血”“泥”是对沦陷区凄凉景象的概括。(戴望舒《我用残损的手掌》)

D:郑愁予的《雨说》一诗采用了拟人手法,让“雨”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喃喃细语,使人感受到“雨”这位爱的使者亲切温柔的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17 10:25: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就法律而言,一切人在解决他们私人纠纷方面都是平等的┅┅
                                                                                                                                                 ——摘自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二: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路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材料三:“在权利面前,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法律是公共意志的表现,所有公民有权参与法律的制定。┅┅在法律面前,所有公民都是平等的。”
                                                                                                                                                ——摘自人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写出创建“我们的制度”的国家。
(2)材料二出自哪一部法律文献? 它颁布的目的是什么? 该文献的颁布使该国的政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3)材料三出自哪一法律文献? 三则材料体现的共同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