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繁复杂的经济生活中存在许多“双刃剑”现象,即同一事实或措施,有可能产生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下列描述中,正确体现这一现象的是( )
①财政收入过多会影响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财政收入过少会导致国家宏观调控能力下降
②人民币贬值不利于扩大海外投资,但有利于我国企业扩大出口
③免征小排量汽车的购置税会增加市场需求,同时汽车供应量也会增加
④今年3月猪肉价格上涨28.4%,一定意义上有利于养殖户,但不利于消费者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气温0℃层出现的高度是大气探测的一个重要高度,其变化能较好的反映当地区域气候变化特征.研究发现,天山夏季0℃层平均高度与河流年径流量变化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尤其是1990年以来,两者的变化更趋一致.如图是“天山山区夏季0℃层高度与河流径流量关系图”.读图回答下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两湖总督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如图,A,B是半径为1的⊙O上两点,且OA⊥OB,点P从点A出发,在⊙O上以每秒一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匀速运动,回到点A运动结束,设运动时间为x(单位:s),弦BP的长为y,那么下列图象中可能表示y与x函数关系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