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加速度与物体受力的关系”,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M,单个钩码的质量为
m,打点计时器所接的交流电源的频率为50 Hz,动滑轮质量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所示安装好实验装置,其中与定滑轮及弹簧测力计相连的细线竖直;
②调节长木板的倾角,轻推小车后,使小车能沿长木板向下匀速运动;
③挂上钩码,接通电源后,再放开小车,打出一条纸带,由纸带求出小车的加速度;
④改变钩码的数量,重复步骤③,求得小车在不同合力作用下的加速度。
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回答以下问题:
(1)对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字母)。
A.钩码的质量应远小于小车的质量 | B.实验过程中钩码处于超重状态 |
C.与小车相连的细线与长木板一定要平行 | D.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应为钩码重力的一半 |
(2)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如图所示,图中两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画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__m/s
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若交流电的实际频率大于50 Hz,则上述(2)中加速度
a计算结果与实际值相比__________(选填“偏大”、“偏小”、“不变”)。
(4)由本实验得到的数据作出小车的加速度a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的关系图像,与本实验相符合的是__________。

(5)若实验步骤②中,让长木板水平放置,没有做平衡摩擦力,其余实验步骤不变且操作正确,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处理纸带,得到滑块运动的加速度
a;改变钩码个数,重复实验,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F为纵坐标,以加速度
a为横坐标,得到的图象是纵轴截距为
b的一条倾斜直线,如图所示。已知小车的质量为
M,重力加速度为
g,忽略滑轮与绳之间的摩擦以及纸带与限位孔之间的摩擦,则小车和长木板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μ=__________。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