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

A:一氯甲烷

B:2—甲基—1—溴丙烷

C:2,2—二甲基—1—氯丙烷

D:2,2,4,4—四甲基—3—氯戊烷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22 01:24: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1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槐花飘香

申琳

    小区墙角的槐花开了,满树洁白的花朵,映着湛蓝的天。这一串串小花,把我的思绪带回满村飘着槐花香的故乡。

    故乡,是中原大地一个极平常的村庄,几十户人家,房前屋后长满树木,柳、杨、桐、杏、梨……最多的,就是春天繁花满树、夏天浓荫蔽日的槐树。每年农历三月,是槐树平凡生命中最灿烂的时光,一串串槐花挂满枝头,整个小村的天际变得晶莹透亮,空气中弥漫着甜甜的、淡淡的清香。

    槐花香,香在枝头。从村小放学回家的儿童,一路追逐嬉闹,槐花香越来越浓,就知道村子越来越近,离家已经不远。进得村来,一群孩子中突然有人停下脚步,用鼻子使劲嗅了嗅,说了句,“真香!”后面就只听见一片“呼哧呼哧”的嗅鼻子声。“香不香?”带头的孩子高声问。“香!”一群人齐声呐喊起来,伴随的是一阵开心的大笑,喊声和笑声,惊得一群麻雀扑棱着翅膀飞过头顶。

    槐花香,香在嘴里。小伙伴们手里悠闲地甩着书包或是外套一路走回家,就像手里转着一个风车。进了小院,放下手中的“风车”,扛出来的是一个特别的工具:一根长长的竹竿,顶端绑一把锋利的镰刀。人人手持这个工具,开始仰起头,拣那些开得最多、最盛的槐花采摘,手起镰刀落,一串串、一枝枝槐花像大片雪花一样从树上掉落。大孩子从树上采,小孩子从枝上捋,有人早经不住这又甜又香的花儿诱惑,团起槐花就往嘴里塞,那一丝丝清香就从舌尖甜到心底……

    边吃边采,最后把一筐槐花交给母亲,眼看着母亲拌上面粉,放在大锅里开始蒸。做作业的大孩子、看小人书的小孩子,就心不在焉地一会儿歪过头看看忙碌的母亲,一会儿跑到厨房问上一句“快熟了吧?”好不容易等到出锅,不知道咽了多少口水的孩子早抱着碗站在灶台前。

    开饭时,母亲用饭盆端出一大盆槐花蒸菜,放在院子前面槐树下的地上。旁边一只大碗,盛着半碗蒜汁作调料,上面漂一层香喷喷的芝麻油。父亲还是农村人吃饭的标准姿势,蹲在饭盆前,背靠着那棵槐树,大块大块夹起槐花蒸菜,蘸着蒜汁吃得慢条斯理,而像父亲一样背靠槐树端着饭碗的孩子们,早已狼吞虎咽了……一阵风吹过,树上扑簌簌飘下来一朵朵槐花,落在农村人泥土的“餐桌”上,落在孩子的饭碗里、头发间。

    前几天,妻在郊外农村办事,买了一袋槐花回来,母亲惊喜地拌上面粉做了一顿槐花蒸菜,调料依然是浇了芝麻油的蒜汁。看我埋头吃得津津有味,儿子也拿筷夹一块。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童年味道。父亲一旁笑吟吟问我:“还记得家门口那棵背靠着吃饭的槐树吗?”三十多年前的情景,如今讲起仿佛就在昨天。

    槐花香,香在田间。三月槐花开时,麦苗才刚打苞,农活并不算忙,勤劳的农民却总也闲不住,开始把家门口攒的绿肥一锹锹挖起来,装在牛车上拉到田头。伯父家的绿肥堆边有棵槐树,他用锹挖绿肥,总有一些槐花飘落绿肥里、牛车上,星星点点,如从泥土里冒出来的小花。那些日子的傍晚,等我放了学,我牵牛,伯父拉着一车绿肥,缓缓走过槐花飘飞、清香四溢的村庄。如今,伯父去世快一年,他院内的那棵老槐树,不知道是否和往年一样开得满树洁白……

    在这座江南城市,不知是谁,在小区墙角种下一棵槐树。也不知何时,我突然抬眼看到它就近在咫尺。我会静静地站在这棵槐树下,呼吸着那一缕缕淡淡的槐花香,仿佛置身于我那远隔千里的故乡。

(选自《人民日报》2018年04月28日12版)

同类题3

阅读戏剧剧本《茶馆》选段,回答问题。

茶馆〔选场)

王:唐先生,你外边溜溜吧!

唐:(惨笑)王掌柜,捧捧唐铁嘴吧!送给我碗茶喝,我就先给你相相面吧!手相奉送,不取分文!(不容分说,拉过王的手来)今年是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您贵庚是……

王:(夺回手去)算了吧,我送给你一碗茶喝,你就甭卖那套生意口啦!用不着相面咱们既在江湖内,都是苦命人!(由柜台内走出,让唐坐下)坐下!我告诉你,你要是不戒了大烟,就永远交不了好运!这是我的相法,比你的更灵验!松二爷和常四爷都提着鸟笼进来,王掌柜向他们打招呼。他们先把鸟笼子挂好,找地方坐下。松二爷文诌诌的,提着小黄鸟笼;常四爷雄赳赳的,提着大而高的画眉笼。茶房李三赶紧过来,沏上盖碗茶。他们自带茶叶。茶沏好,二位爷向邻近的茶座让了让。

松:您喝这个!(然后,往后院看了看)

松:好像又有事儿?

常:反正打不起来!要真打的话,早到城外头去啦;到茶馆来干吗?

[二德子,一位打手,恰好进来,听见了常四爷的话。」

德:(凑过去)你这是对谁甩闲话呢?

常:(不肯示弱)你问我哪?花钱喝茶,难道还教谁管着吗?

松:(打量了二德子一番)我说这位爷,您是营里当差的吧?来,坐下喝一碗,我们也都是外场人。

德:你管我当差不当差呢!

常:要抖威风,跟洋人干去,洋人厉害!英法联军烧了圆明园,尊家吃着官饷,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德:甭说打洋人不打,我先管教管教你!(要动手)别的茶客依旧进行他们自己的事。王掌柜急忙跑过来。

王:哥儿们,都是街面上的朋友,有话好说。德爷,您后边坐!

[二德子不听王利发的话,一下子把一个盖碗搂下桌去,摔碎。翻手要抓常四平的脖领。」

常:(闪过)你要怎么着?

德:怎么着?我碰不了洋人,还碰不了你吗?

马:(并未立起)二德子,你威风啊!

德:(四下扫视,看到马五爷)喝,马五爷,你在这儿哪?我可眼拙,没看见您!(过去请安)

马:有什么事好好地说,干吗动不动地就讲打?

德:嗻!您说得对!我到后头坐坐去。李三,这儿的茶钱我候啦!(往

    后面走去)

[注]《茶馆》是作家老舍的代表作。作品从1898年戊戌政变写到1945年抗战胜利后,以茶馆的兴衰描写了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变迁,鞭挞了旧社会三个不同时代的罪恶,同时也为新社会的到来透露出了信息。该剧人物语言质朴、简洁、生动、含蓄,极富于性格化和幽默性,选文部分出现的人物说话虽不多,但各自的身份、地位、性格、嗜好基本勾出轮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