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做“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关系”的实验。

(1)下下面列出了一些实验器材:
打点计时器、纸带、刻度尺、带滑轮的长木板、垫块、
小车和砝码、砂和砂桶。除以上器材外,还需要的两种实验器材是________。
A.秒表 B.天平(附砝码) C.直流电源 D.交流电源
(2)实验中,需要平衡小车和纸带运动过程中所受的阻力,正确的做法是________。
A.小车放在木板上,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B.小车放在木板上,挂上砂桶,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砂桶的作用下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C.小车放在木板上,小车后面拴一条纸带,纸带穿过打点计时器。把木板一端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程度,使小车在不受绳的拉力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3)实验中,为了保证砂和砂桶所受的重力近似等于使小车做匀加速运动的拉力,砂和砂桶的总质量
m与小车和车上砝码的总质量
M之间应满足的条件是________。
(4)实验中需要计算小车的加速度。如图所示,
A、
B、
C为三个相邻的计数点,若相邻计数点之间的时间间隔为
T,
A、
B间的距离为
x1,
B、
C间的距离为
x2,则小车的加速度
a=________。已知
T=0.10s,
x1=5.90cm,
x2=6.46cm,则
a=________m/s
2(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5)某小组在探究“外力一定时,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时,保持砂和砂桶质量不变,改变小车质量
M,分别记录小车加速度
a与其质量
M的数据。在分析处理数据时,该组同学产生分歧:甲同学认为根据实验数据可以作出小车加速度
a与其质量
M的图像,如图13(甲),然后由图像直接得出
a与
M成反比。乙同学认为应该继续验证
a与其质量倒数

是否成正比,并作出小车加速度
a与其质量倒数

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你认为____同学(选填“甲”或“乙”)的方案更合理。

(6)另一小组在研究“质量一定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量不变,通过改变砂的质量来改变小车受到的拉力
F,根据测得的数据作出
a-
F图像,如图所示。发现图像不过原点,末端发生了弯曲,出现这种情况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

A.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小车质量较大
B.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大,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C.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砂和砂桶的质量较大
D.平衡摩擦力时,木板的倾斜角度过小,且小车质量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