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小明去超市,走到电梯前发现电梯运动较慢,当他站在电梯上时又快了起来.小明根据所学的知识,画出如图所示的电路(R是一个压敏电阻).小明分析:当人站在电梯上,压敏电阻的阻值减小,则电磁铁的磁性变____ ,衔铁与触点 ____  (填“1”或“2”)接触.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11 12:58:0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强,2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维生素B12的是非

方舟子

    ①最近有媒体报道称,某种功能饮料标注维生素B12含量为7.60微克,是成人日适宜摄入量的3倍。有专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人体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毒副作用:有些人可能有过敏反应,甚至会出现过敏性休克。”

    ②但是根据美国医学科学院的报告,至今未发现过量摄入维生素B12会产生任何不良反应,所以没有设置每日摄入量的上限。例如,在一次临床试验中,试验对象每天口服1000微克维生素B12,长达5年,也未发现有任何不良反应。国内文献偶尔有注射维生素B12制剂导致过敏的报道,但那是注射,不是口服,很可能是由于制剂里的杂质导致的。不太可能有人会对口服一种必需营养素过敏,否则是难以生存的。

    ③因此不用担心维生素B12会摄入过多,该担心的是维生素B12摄入不足。维生素B12在人体内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红细胞形成、神经功能和DNA合成所必需的。如果缺乏维生素B12,人会感到虚弱、疲惫、没有食欲、便秘、体重减少,严重时患巨幼细胞贫血,大脑和神经系统出现严重的不可逆损伤,导致痴呆。只有动物性食物,例如肉、蛋、奶,才含有维生素B12,植物性食物里是没有的。某些植物性食物,例如螺旋藻,含有类似维生素B12的物质,但是不能被人体利用,被叫做伪维生素B12。食物中的维生素B12都和蛋白质结合在一起,人吃下去后,在胃里由胃酸和蛋白酶将维生素B12和蛋白质分离开,然后,分离的维生素B12与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结合在一起,在回肠末端被吸收进血液里。

    ④从维生素B12在食物中的分布及其吸收过程,可以知道容易缺乏维生素B12的有这么几类人。一类是素食者。他们不吃动物性食物,当然无从摄入维生素B12。所以严格的素食者必然是维生素B12缺乏症患者,素食是不健康的。不过,现在素食者可以通过服用维生素B12制剂,或通过吃添加了维生素B12的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

    ⑤一类是老人。50岁以上的老人大约有10~30%患有萎缩性胃炎,胃酸分泌不足,没法把食物中的维生素B12与蛋白质分离,也就没法吸收食物中的维生素B12。所以美国医学科学院建议,5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因为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里的维生素B12是分离的,老人即使患有萎缩性胃炎也可以吸收。也可算是天然的东西未必比人造的东西好的一个例子。

    ⑥年轻人也有可能患维生素B12缺乏症。例如如果患有胃、肠方面的疾病,会影响到对食物中的维生素B12的吸收,也需要通过口服维生素制剂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来补充维生素B12。有的人患有一种叫作恶性贫血的自身免疫疾病,胃壁细胞遭到破坏,不能分泌与维生素B12结合的糖蛋白,也就没法吸收维生素B12,从而导致巨幼细胞贫血和神经系统损伤。这些人即使是口服维生素制剂也没法吸收维生素B12,只能是通过注射维生素B12来补充维生素B12。

    ⑦调查表明,维生素B12缺乏症其实相当普遍,在一般人群中受影响的比例在1.5%到15%之间,许多人为何会患维生素B12缺乏症,原因不明。在这种情况下,补充维生素B12制剂,或用维生素B12强化食品,就显得很重要。以“专家”的身份妖魔化维生素B12强化食品,信口开河夸大维生素B12摄入过量的害处,是很不负责任的。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绿窗帘

何蔚萍

    丁茜第一眼就看到对面窗口那湖绿色的窗帘,甚至隐约看出那帘子是手工缝的。不知女主人是过于忙还是疏于女红,针脚歪斜得像一串不规则的音符。她住四楼,那个窗口自然也是四楼。因为它跟她对得那样端正,以致其他的窗口就显得远了。

    她想跟新邻居打个招呼,但窗帘始终不肯拉开。且像是固定了,风也吹不动。她一直倚在窗口。到夕阳在玻璃映出一团亮亮的光圈,绿窗帘里忽然爆出一句充满喜悦的男声:“琴,瞧!这是什么?”

    “啊!”紧接着一个银铃般含嗔带娇的声音:“白杜鹃!白杜鹃!可是,太贵了呀。”

    “可是,有什么能比你更贵呢?”

    那柔情的声音,丁茜已经好久没有听到了。她甚至忘了地也曾有过这种可向任何人夸耀的自豪。她屏住了呼吸。

    “可是,我什么都不能给你。”

    “不准这样说,小傻瓜。”

    一时寂静,什么声音也没有。但她知道,那绿窗帘里,涨满了爱,盛满了幸福。心底荡出丝丝缕缕的自怜自爱的感觉,她快快地离开窗口,发现泪已流过腮边。.

    丈夫竟比搬家前更早出晚归了,她觉得忍耐已到了极限。好不容易有一个休息日,丈夫又拎起了出诊包,丁茜抢上一步,“砰”地关了门:“医院给你多少加班钱?”

    “我有一个病人……”

    “他是你爹吗?”她想起了那束白杜鹃,心里腾起了烈烈的火。

    “你轻点。”

    “干吗要轻点?我不是你的奴隶。以后,我只管买菜烧饭,其他的事,全归你。”

    他竞答应了。出诊箱消失在楼梯的拐角。

    她并非真心要这样做,只想气气他,只想吵一架出口气。可竟也办不到。而就在这个时候,绿窗帘里传出了歌声,又那么柔美那么深情!她没有要求生活得公平,但幸福和不幸为什么要如此鲜明地对比在一起呢?

    她变得心灰意冷。早晨起来,开了煤炉,烧了泡饭。在窗前漫不经心地梳头,一句清脆悦耳却又不知所云的外国话,把她的注意力吸向那总不开启的绿窗帘……

    “今天是我生日?哎呀,我怎么会忘啦。好,今天吃长寿面。”

    “等等,请先打开书橱。”女的声音里含着抑不住的欢喜。

    “《鲁迅全集》?上帝呀!你钻进我的脑子里去过吗?你怎么知道我正需要这套书?”

    “我是上帝吗?哦,不。我出的主意,妹妹出的劳动力。”

    “可你不能拿这个钱…”

    “为什么不能?你不希望我高兴……”声音中断了,断得突然。她急急关严了窗户,怕有什么再传过来。可委屈却关不住,由液态化成了气态,长长地叹了一声。

    冬去春来,她已看熟了那块草地般的绿窗帘。她已不希望它开启了,永远。

    然而,又是意外。五月里一个春光明媚的上午,那窗帘高高地撩起了,像是剧场的大幕。窗口,两个男的努力搀扶着一个女的。丁茜开始以为是个秃顶的老太婆,当发现是个年轻女子时,不由得大吃一惊。

    那女的头发全部脱光,脸因浮肿而又圆又大,很是怕人,她极其无力,却又贪婪地将惨白的脸迎着蓝天和阳光。

    尽管丈夫成天和死神打交道,她却是第一次懂得回光返照。她恒恒地望着。直到那女的疲款地垂下了脸。这时,她们的目光相遇了,丁茜看见她艰难却充满羡慕地笑了一下,便倒进身旁年轻的那个男子的怀里。

    一声撕心裂肺的呼唤:“琴——”

    就在这一刹那,她看清了旁边站着的,那穿着白大褂、戴着口罩的另一个人——竟是她的丈夫。不等她喊出一声,绿窗帘滑过他们的头顶,飘飘地垂落下来,眼前又只剩一片绿色。

    阳光很好。

(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