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不同区域形成的因素不同,区域特征相差也很大,结合“中国政区图”,完成下列问题。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2-18 10:28:4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头鹤的尊严

李理

    我喜欢在自然界里观察野生的鹤,也看到过很多种鹤。我去过云南的拉市海和纳帕海,见到过黑颈鹤,也去东北见过丹顶鹤、白鹤、白头鹤、白枕鹤……可我最喜欢的,还是全球15种鹤里最普通的一种鹤——灰鹤。

    至于原因,可能是它经常和我们朝夕相处有关。

    一个大雪纷飞的冬天,我们像往常一样在保护区一带进行日常巡护。巡护车开过一片开阔的芦苇荡,我用双筒望远镜查看四周,发现远处平坦的滩涂中有一个小的凸起物。当我停下车仔细查看时,发现它好像在动。

    我觉得这是异常现象,马上往滩涂中走去。泥泞的湿地让我寸步难行,泥浆把我脚上的靴子都盖上了。我不得不停下脚步,再用望远镜看一看那物体。这下看清楚了,原来是一只灰鹤!

    在泥浆中,那只灰鹤艰难地从爬卧状态变成站立姿势,虽然站立后有些不稳,一边的翅膀有些松弛,羽毛沾满了泥浆。

    从我多年的保护经验来看,它的翅膀骨骼垂落,可能是断了,可能再也无法飞翔了……

    我继续朝它的方向前行,随后它也往远处走,好像在和我特意保持着一种距离。我怕它远离我后再受到伤害,便拼命追赶它,把脚一次次从没过膝盖的泥浆中费力拔出……

    终于,在离它只有3米远的地方,我在泥浆里用力一扑,把它抓住了。

    它用力扑腾,想摆脱我。它的力量非常大,一下子我和它都摔到了泥里。就这样,我们僵持了20秒,最后,我再次把它抱在了怀里,这回我用手攥住了它的嘴,它的眼睛一眨一眨地使劲看着我,我也看着它。

    救助鸟类这么些年,我是头一次碰到这么有个性的灰鹤。当我打开巡护车的门,要把它放进救助笼中时,我发现它看我的眼神好像在说:“我不需要救助,我要在自然中优雅地死去。”

    我静静地看着它的眼睛,被它这种眼神深深打动。于是我关上车门,带它来到水库边一个干净的水域旁,把它羽毛上的泥清洗了一下。洗干净后,我松开了双手,说了一句:“祝你好运。”

    它一下子用它那长而有力的双脚一弹,从我背后跑到了水边。它头也不回地走了大约50米远,停住了,开始整理羽毛。看得出,它越来越高兴,越来越放松了,还时不时地抖动羽毛。看到我没有跟过去,它轻松地在那里悠闲站立着。

    此后,我每天都来这里看它。它优雅的脚步是那样高贵,那样与众不同。可慢慢地,它的脚步越来越沉重,直到第四天,我看它时,它也看着我。天上其他灰鹤在上空飞过时都对它鸣叫,它却专心对着我鸣叫,鹤声嘹亮、悦耳。

    就这样,那天日落之前,它趴下了。我用望远镜看着它,没有任何挣扎也看不出任何痛苦,它优雅地死去了。

    我给了它自己选择的机会,因为翅膀断了,救助后也无法重返自然,只能在救助笼中生活,由工作人员养老送终,而这只灰鹤,个性如此顽强,那就尊重它的选择吧……

    从那时起,我记住了灰鹤与人保持的距离,100米左右,这是我现在经常给志愿者强调的人与灰鹤的警戒线距离。

    直到现在,每年都有万余只灰鹤在我面前降落,每一次,听到灰鹤鸣叫,我都会感觉幸福。

    后来,当地有个放羊的老人给我讲了一个类似的故事,放羊的老人说,这样的,就是头鹤。

(选自《意林》2015年11期)

同类题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793年,皇帝作出指示,“此次英咭喇(英吉利)贡使到后,一切款待固不可踵事增华。但该贡使航海远来,初次观光上国,非缅甸、安南等处频年入贡者可比。”一道谕令称马戛尔尼使团应得到适当的礼遇和较好的款待。另一道上谕重申,应适当地、不卑不充地接待该贡使,以显示天朝的怀柔之恩。朝廷每天拨出5000两的慷概款项来照料使团前往北京,而在使团运留京城期间,则每天拨款1500两作为款待费用。

材料二:在鸦片战争前,钦差大臣林则徐曾请美国传教士伯驾翻译了瓦奏尔的《国际法》中的三个章节,但还没有《国际法》的全译本,不懂国际法致使早期中国的谈判者犯了许多大错误:他们在关税自主、治外法权和最惠国待遇等一些重大的问题上轻易让步,而在诸如外交代表驻节和觐见不行磕头礼之类平常的、无关宏旨的事情上拼死相争。美国传教士兼教育家丁韪良认为中国急需外交指南,决心翻译一部国际法著作。在中国助手的帮助下,他开始翻译惠顿的《国际法原理》,希望以此表明,有一些约束西洋人的国际关系原则,也希望他的译本能促使不信基督的中国政府承认基督教的精神。急于了解西洋外交的恭亲王,很急切地想知道国际法。

在美国公使封安臣的帮助下,丁韪良的译本于1864年呈递到总理街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