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室温时,CaCO3在水中的溶解平街曲线如图所示。已知25℃其浓度积为2.8×10-9mol2/L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x数值为2×10-5

B:c点时有碳酸钙沉淀生成

C:加入蒸馏水可使溶液由d 点变到a点

D:b点与d对应的的溶度积相等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05 05:12: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C

同类题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后面小题。西方“快乐教育”的背后
    ①“中国学生真是太苦了!”李女士是我中学同学,在一线城市打拼,过了30岁才结婚,35岁时收入地位稳定了,要了孩子。和中国大多数家长一样,她很心疼孩子,每当看到孩子写作业到很晚,总在同学QQ群鄙视中国教育“毫无人性”,把分数看得很重;羡慕西方的教育,注重孩子兴趣培养,课业负担少,轻松快乐。
    ②于是,她移民到英国了。初到英国,李女士总爱晒孩子上学的情况,课程科目多种多样。上午9点上课,下午4点半就放学。如果家长没时间接孩子,可以留在学校参加各种兴趣班。回家以后,作业负担很小,几乎全是阅读。更让李女士高兴的是,学校对学生管理宽松,以鼓励为主,所以,孩子轻松了,笑容也多了。我们都暗暗妒忌了,只恨自己挣钱少,没有能力移民。
    ③有次她回国探亲,我们坐在一起吃饭,问起她孩子在英国情况。她苦笑了一下,慢慢说出她的苦衷。刚到英国时,她觉得孩子没有学习负担了,轻松快乐,自己也很欣慰,但是她慢慢觉得不对头了。首先,孩子的数学计算能力下降,这点她倒能帮孩子补一下。可是孩子的学习越来越凭兴趣出发了,习惯了鼓励表扬,对自己学习上的弱点、缺点也不太重视了,也不如在国内勤奋了。
    ④等李女士再回到英国,她就把孩子转到了私立学校,每年学费至少2万英镑(18万人民币)。李女士的宝贝儿子上了英国私立小学,她也再也听不到老师的表扬了,而是直接说出孩子不足,孩子再也不愉快了,感到了和在中国同样的压力。原来,英国的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截然不同,有些课程设置要求和配套很高,作业量很大,要求严,很多家长也很在乎小孩成绩。
    ⑤现在,李女士儿子如愿上了私立中学,学校规定GCSE考试中拿到6个A才能进入下阶段学习,否则就要转学。她再也不吐槽中国教育了,偶尔私下发出一声感慨,中国目前的教育还是公平的。英国中学教育系统有两类学校,一类是政府拨款的公立学校,一类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与公立学校在教学质量上天壤之别,与公立学校自由散漫相比,私立精英学校管理严格、学业压力巨大,在许多地方甚至比中国的重点中学还要残酷。当然最后学生的人生命运和前途也不一样。英国的伊顿公学等5所私立学校学生考上牛津、剑桥两所大学的人数,相当于1800所公立学校考入这两所学校的学生总数。
    ⑥英国社会80%的要职由私立学校的毕业生担任,1/3的国会众议院议员、半数的高级医生、2/3以上的高等法院法官,来自仅仅容纳英国7%人口的私立学校。而公立学校则是为了穷人和移民孩子准备的教育机构。在这里不要求孩子掌握多少知识,不要求学生有多么严谨,而是提倡快乐学习。
    ⑦在英国,更少的学习时间、更宽松的学习环境,也意味着一个孩子想要成才,就需要更自律,更多的课外辅导,更多金钱投入,西方教育实际上通过一个宽松的过程,偷偷完成了社会分层,平民的孩子永远是平民。
    ⑧相对于中国而言,美国的大学入学则是以推荐为主。在美国,你想读名校,要么家庭有深厚的背景,要么就去上私立中学。2016年全美高中排行榜第19名、加州第1名的惠特尼中学,这些精英的孩子,压力也不比中国压力小,该校流传着一个数字——4。即“4小时睡眠、4杯咖啡、GPA4.0”——要想获得满分为4分的成绩,每天只睡4个小时,困了就喝4大杯咖啡。
    ⑨中西方教育的不同,表面上是方法的不同,其实质是教育功能定位上的不同。中国的教育是底层向上攀登的阶梯,只要有个好分数,就可以上名校,改变命运。而西方的教育则是一个分层机制,大众教育只提供基本、有限的教育,要想成为精英,就必须从市场上另行购买教育,买不起的人则自然而然地被淘汰了。
(文  世界华人周刊1  2017-10-19 21:22:36  有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