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范进中举》《香菱学诗》的作者依次是罗贯中、施耐庵、吴敬梓、曹雪芹。
B:《陈涉世家》《唐雎不辱使命》《隆中对》分别节选自《史记》《战国策》《三国志》。
C:《我的叔叔于勒》选自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集《羊脂球》。
D:《谈读书》的作者是英国哲学家、作家培根。“知识就是力量”是他的名言。
作文 在你的人生道路上,记忆中的那一抹微笑,像灿烂的阳光,令你难忘,它点燃你的希望、启迪你的智慧、增强你的信心、传递给你无穷的正能量……请以《那微笑,给了我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作抄袭;③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④文中不能出现与自己有关的真实姓名、地名、校名。
材料一:他……30岁左右便收徒讲学,前后从事教育四十多年。相传他有弟子3000人,其中出名的有72人。他提倡“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主张“为政以德”。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的许多言论,成为后世传颂的格言。
材料二:他生活在战国末期,是荀子的学生。他强调“法治”,并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理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美国政治学家萨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认为:冷战后的世界是由七个或八个主要文明构成的。它们是:西方文明、儒家文明、日本文明、伊斯兰教文明、印度文明、斯拉夫——东正教文明、拉美文明和可能的非洲文明。世界格局将取决于八大文明的相互作用。“未来世界政治的轴心”将是西方和非西方国家之间的冲突。尽管西方文明目前还掌握着主导权,但它在世界政治、经济、军事力量所占的比重相比其他文明正在缩小,西方文明要受到所有其他文明的挑战。
提取材料中的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这一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