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填空题
(1) 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____ 和____ 组成的经线圈。
(2) 每年3月21日前后是北半球的____ 日(节气);此时,太阳直射在____ 上。
(3)比较图幅一样大小的十堰地图与世界地图,十堰地图的比例尺较____ ,十堰地图表示的范围较____ ,所反映的内容较____ 。
(4) 地球上有____ 个大洲,____ 个大洋。
(5)某地某年7月平均气温是23.3℃,1月平均气温是–20.1℃,那么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____ ℃。
(6)海南岛气候终年炎热,而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这主要是因为两地____ 的不同;受地形影响,迎风坡上降水较____ 。
(7)非洲北部、亚洲西部分布的人种主要是____ ,亚洲东部分布的人种主要是____ 。
(8)阿位伯人信仰____ 教,____ 教是泰国的国教。
(9)聚落是指人们的集中居住地,可分为________ 两大类。
(10)气候的两大要素是____ 、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5-11 05:03: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20\u00b0W,160\u00b0E,\u6625\u5206,\u8d64\u9053,\u5927,\u5c0f,\u8be6\u7ec6,\u4e03,\u56db,43.4\u2103,\u7eac\u5ea6,\u591a\uff08\u80cc\u98ce\u5761\u591a\uff09,\u767d\u8272\u4eba\u79cd,\u9ec4\u8272\u4eba\u79cd,\u4f0a\u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曹文轩,1954年出生于江苏盐城,中国儿童文学作家。著有长篇小说《草房子》《根鸟》《青铜葵花》《火印》以及“大王书”系列、“我的儿子皮卡”系列等。2016年4月,曹文轩获“国际安徒生奖”。这也是中国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曹文轩的人生奇迹,发生在他的20岁。他的父亲是个小学教员,既无权也无势,而且贫寒,这样的家庭背景,若没有特殊的才能,好运通常到不了他那里的。曹文轩总是在想,自己何时才能离开“牲口一般”的乡间劳作。

    由于业余创作,曹文轩在盐城颇得名气,也许正是因为这一点,省里下到当地的一个高校招生名额,居然被他得到了。1974年某天,曹文轩接到北大老师王德义的电话,她要他进城来见个面,后来知道那是个面试。王老师见到曹文轩,对他说:“你去北大吧。”当时北大招生是具有优先权的,王老师最先把曹文轩的档案拿到手里,这决定了20岁的曹文轩的未来的命运。

    作为第四代儿童文学作家的代表人物,曹文轩有着“忧郁悲悯的人文关怀……作品超越儿童生活题材,进入人的本质生活领域,闪耀着生命人格的灼人光焰”。他在《草房子•<追随永恒>代跋》中一再地追问“‘如何使今天的孩子感动?’……能感动他们的东西无非也还是那些东西﹣﹣生死离别、游驻离散、悲悯情怀、厄运中的相扶、困境中的相助、孤独中的理解、冷漠中的脉脉温馨和殷殷情爱……感动他们的,应是道义的力量、情感的力量、智慧的力量和美的力量,而这一切是永在的。”

    曹文轩在成长小说的创作中表达着对少年儿童生存状态和心灵世界的关怀,写出了内在的人性、人情、尊严与理想。他为主人公的成长设置了很多被围困的“异境”,却又生发出新的象征意味。曹文轩写出了人生的困苦与悲怆之情,但绝不沉湎于悲切的情绪氛围里,他让读者看到即便在生命的低谷或是“绝境”当中,生命依然有它不屈与坚韧的一面,人性依然有它灿烂光辉的美质。

    曹文轩的作品意蕴丰厚,同时在表现方式上有多方位探索。曹文轩小说的叙述者,是努力把读者带到现场,让读者用自己的全部感觉去感。能做到这一点,首先即在于作者使用的是只属于作者自己的极富个性化的语言。他的作品从词汇处就是很书面化、文人化的,曹文轩小说首先选择那些能直接诉诸人的感觉,情感色彩较强的词,还有就是使用各种修辞手段,使词义向形象情感的方向偏转,变实用化为非实用化。

    曹文轩小说长句子较多,具有诗化散文的节奏感和韵律感。较多的长句的出现自然使作品显得厚重。小说的句子主要是陈述句,表明他的小说偏重于描绘、叙述,有意识地追求叙述的含蓄性。不仅一下子开启了一个思绪苍茫的回忆空间,而且给人一种一唱三叹、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感受。曹文轩小说多描写性段落,减缓了叙事的速度,也使文本显得繁丰、厚重。曹文轩小说总体上属于一种典型的写实性的文本,明白晓畅。

    对自然风光的描写是曹文轩作品的一大特色。对此,曹文轩毫不含糊地加以肯定。“我的作品之所以是我的作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元素是风景元素。从写作上来看,离开风景描写于我是一件非常痛苦也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曹文轩说:“风景描写最能体现写作功夫,若把自然风景描写得不落俗套,而且把它与作品的情调、氛围和人物的情境融为一体,这是很难的。自然风光是自然世界,也是我作品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认为让小孩去读那些没有风景的作品是非常糟糕的。”

    北大教授曹文轩的理论研究著述颇丰,如《中国八十年代文学现象研究》等。他教授的课程有《中国当代文学》《思维论﹣﹣对文学的哲学解释》等。有着作家与学者的双重身份的曹文轩说:“学术使我获得了无论做人还是作文都需要的一份静穆而神圣的理性。而创作使我在进行学术研究时依然保持了一份必要的点石成金的感悟和做人所必需的情趣。”他的文学创作与理论话语形成了积极有效的互动,他的人文关怀和强大的学术背景使他的儿童文学创作有了更为深厚的基石,他成为当代儿童文学作家群里一颗耀眼的星。

【相关链接】①曹文轩的作品读起来很美,他书写了关于悲伤和苦痛的童年生活,树立了孩子们面对艰难生活挑战的榜样,能够赢得广泛的儿童读者的喜爱。

(国际安徒生奖颁奖词)

②哪怕只写几百字的东西,我都是在创作一个艺术品。

(曹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