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下列有关溶液性质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溶液一定是无色、透明的混合物

B:溶液加水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不变

C:食盐水能导电是因为食盐水中含有较多自由移动的离子

D:海水是盐溶液,所以冬天海水不易结冰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11-18 03:15:5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A

同类题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8世纪英国手工业生产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为英国提供了大量资金和技术。随着飞梭的应用,棉纺织业纺与织两大部门间的平衡被打破。经过一系列机器的发明和应用,纺纱部门机械化技术革新已基本完成。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蒸汽力取代水力作为机械动力,生产要素得以突破地域限制。蒸汽鼓风设备的发展完善了焦炭冶铁法,使英国的冶铁业出现了新的飞跃。铁路运输业的兴起和发展,对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到19世纪40年代,机器制造业开始发展起来,为机器大工业生产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摘编自王觉非《近代英国史》

材料二:经过两次鸦片战争的失败和农民起义的冲击,统治集团一部分官僚主张改弦更张,学习西方长技。自19世纪60年代始,洋务派官僚先后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金陵机器局等军事工业。这些军事工业虽然就生产关系而言还不能说是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但它们从外国购进设备来生产船规、枪地、弹药。这一时期洋务派还委派商人招徕民间资金创办上海机器织布局、汉阳铁厂等民用工业。除制造业外,洋务派还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天津电报总局,从而建立了中国自己的近代采矿、航运和通讯事业。

——摘编自刘芃《历史学习精要》

同类题5

文学作品阅读,完成各题。

旷野灯红(节选)

    ①我迷路了。

    ②发觉自己迷路了,我第一个反应便是惊惶。惊惶之后,那夜里的声响便更怪异、更刺耳,且纷繁杂沓。

    ③于是,脚跟踩不踏实,趔趄不止,跌倒趴下便是自然的事。

    ④很想躺下去,但又忍不得夜幕里这一种莫名的屈辱,便带着浑身的创痛,朝无边的幽暗跌撞而去。

    ⑤“路总有走到头的时候。”我心里说。但路愈走愈陡了,树木也愈来愈稀疏。凭着爬山的经验,我知道已攀上了相当的高度,不能再贸然走下去了,否则弄不好会跌到深渊里,做一无谓的少年鬼。站在那里,我很想走下去,却不能再走下去,那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境界呢?是一种绝望的心境吧!

    ⑥泪,无声地落下来。但在泪眼的一片模糊中,我却发现右前方有一线隐约的微光,泪竟倏地止住了。揉一揉眼再看,那一线微光依然时隐时现。抽紧的那颗心便松开一道缝。我朝着那个方向摸索而去,心中再无一丝犹豫。爬了一段坡以后,那线光便成了清晰的一团一可以确认,那是一扇不眠的窗。心霍地释然了,这时,光明是驱赶绝望唯一的鞭子。

    ⑦到了跟前,是一座孤零零的小屋。敲一敲门,门竟悄然自开。灯下,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安详地躺在床上。她的眼皮动了两下,分明已知道夜客到来,却不说话。

    ⑧“婆婆,我迷路了。”我告诉她。

    ⑨“哦。”她只欠了欠身,  “坐吧,我眼睛不好,看不见你。”

    ⑩我愣了一下,依旧站着。

    ⑪“孩子,你要去哪儿呢?”她有气无力地问。

    ⑫我报了我要去的那个村子。

    ⑬她长长地“哦”了一声,坐起身来,说:  “到底是个孩子啊,应该爬西边那座山,却爬到东边来了。白天,在日头下,也要爬半晌呢。”

    ⑭在灯光下,虽然知道自己走了好长好长的冤枉路,我却没有一丝惋惜,竞“咯咯”笑起来。我此时的感觉很奇异,似从娘怀里走散的孩子,又回到娘怀里一样,失散的痛苦已全然忘却了。

    ⑮交谈之后,知晓这瞎眼婆婆是个五保户,山下的人白天上来转一遭,看她柴米不缺、安然无恙,便又不停留地下去了。漫漫长夜,是独属于瞎眼婆婆的。

    ⑯“您什么也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整夜点灯呢?”

    ⑰“为什么?灯亮着,野兽不敢来,夜盗不敢来,灯是瞎子的眼哩。”

    ⑱“瞎子的眼?”我惊叫道。

    ⑲那一夜,我住在了她那里。

    ⑳我有时想,在那漫长而孤寂的长夜,瞎眼婆婆与灯独对,真的是为自己再长一只眼吗?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

    旷野中,一盏点亮的灯对人是多么重要啊——它是生命存在的证明。

 (摘自《读者》,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