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生物入侵”指进入某个地区的外来生物物种打破了原地区的生态平衡。人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引发非良性效果或难预料效果的生物入侵事件。例如,桉树的突出特点之一是能够通过叶面的蒸腾作用,将大量地下水快速地输送到大气中,当地下水位下降时它的根系又能够快速随地下水位的变化向深处生长,因此它有“地下抽水机”的绰号。桉叶油有一定的经济价值。桉树生长在澳大利亚东部沿海和东南部分地区,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引种到我国的云贵高原后却引发了令人头痛的生态问题——生长地区的地下水水位大幅下降,桉树林内及附近草本和灌木大量枯死。运用还原论知识说明,从桉树引种事件我们能得到怎样的启示。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11-26 12:10: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1)有些学者认为,事物的现象是复杂的,但规律是简单的,无论现象多么复杂,最终都只服从几个简单的规律。简单性是科学追求的目标。与简单性观点相对应的思维方法是还原论。(2)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澳大利亚东部沿海降水丰富,地下水的补给条件优越,正好维持桉树生长的水分平衡。云贵高原降水的季节变化明显,地下水存储条件不理想,桉树大量消耗地下水导致生态失衡,在这样的地区盲目引进桉树是违背规律的。(3)我们要实事求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认识,按规律办事。云贵高原等地在引进桉树时,不能只注重经济效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

    ①用水告急、用电告急!去年入夏以后,这样的信息不断充斥耳际,节约用电,节约用水,再次成为各级紧急呼吁的重点和国人必须的选择。

    ②曾几何时,“节约”两个字被打上了“过去时”的烙印,似乎成了不入时的代名词。不少人觉得,节约是以前吃不饱、穿不暖、生产力水平低下时代的产物,在物质产品日益丰富、全民奔小康的今天,倡导节约已不合时宜。还有人认为,现在搞市场经济,高消费、超前消费是促进生产发展的动力源,如果没有消费作刺激、作牵引,就会造成市场流通不畅,生产停滞不前……

    ③其实,提倡节约与我们发展经济奔小康、提高生活水平并不矛盾。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对于“节约”二字,我们也应该从更高层次、更深内涵上来理解、把握和追求,让节约成为我们统一的认识和自觉的行动。

    ④让节约成为一种追求。在追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位的今天,我们也应该认识到:节约资源就是保护人们赖以生存的环境,就是保护干净的水源、清洁的空气、放心的食物……如今,缺水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地球上维系生命的淡水资源十分紧缺。有人打了个比方,如果地球上的总水量是一杯水,那么其中淡水仅有1茶匙,而可直接利用的淡水只有1滴。我国又是世界上12个贫水国之一,其可利用淡水资源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可见节约用水,乃至于节约一切资源,与我们每一个人的日常生活都密切相关。

    ⑤让节约成为一种习惯。当你离开家或办公室时,你应该记得把电器开关关上:当水龙头滴漏时,你应该想到先用一个容器把水接下来,再请人抓紧修理:当你扔掉一张纸时,你应该意识到它的另一面还可以用,而这样做可以减少一半的用纸量。节约是一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事,需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每一个细节做起。通过节约,我们可以保护一条河流,少建一座电站,拯救一片森林,保留一处资源……

    ⑥让节约成为一种精神。节约可以陶冶人们的情操、意志和品德。古人有言:“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这里的节俭便是节约,便是告诫人们要力戒奢侈和铺张浪费。

    ⑦在艰苦的革命战争年代里;大力提倡“节约每一个铜板,为着中国的革命事业”。今天,战争的烟云虽已远逝,勤俭节约的真理却并未失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使命神圣而任重道远,非常需要我们继续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让节约成为一种传统、一种追求、一种习惯,更成为一种精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