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2010年3月28日,山西王家岭煤矿发生透水事故后,省政府立即启动应急机制,面对重重困难,本着“不抛弃、不放弃”的理念,经过9个昼夜的全力抢险,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创造了一个救援史上的奇迹。不抛弃、不放弃任何一个生命彰显了 
①“以人为本”的理念  ②我国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真实性  ③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我国的民主是超阶级的民主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3 12:1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读书是一种德性

丁国强

    读书是一种发自内心的选择。当一个人强迫着自己作出某种读书姿态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折磨自己了。读书是一种心灵的义务。一个人,如果没有把一段青春时光托付给高贵的思想和真诚的文字,那么,他就是自己的敌人,因为他放弃了对自我心灵的塑造,错过了在读书时光中体会“物我两忘” 的机缘。这一机缘,错过了,就永远无法弥补。当你回过头来,重新拾起书本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是何等的陌生!古人三日不读书,便觉得面目可憎,更何况是错过了一段读书的岁月呢?

    读书作为一种生活习惯,绝不是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享有的。它是无条件的,完全是自我选择的结果。曾国藩有言:“苟能发愤读书,则家塾可读书,旷野之地、热闹之地亦可读书;负薪牧豕,均无不可读书。苟不能发愤自立,则家塾亦不能读书,即清净之乡、神仙之境皆不能读书。何必择地?何必择时?”这段话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去理解,说白了,之所以不读书,首先是因为你不想读书,而并非客观条件不具备。

    我读故我思。表面上看来,思想者与无知者的差别或许就在一本书。一本书所产生的精神距离是无法测量的。思想者的沉默,本身就昭示着一种精神力量,而无知者越是煤党不休,越发暴露其内心的苍白。但是读书并不意味着手不释卷,阅读是一种内在的精神仪式,它的存在不依赖于外在的表演。一个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阅读史的人,一个对过去的读书生活心怀依恋的人,即便不能拥有一个书房,一面书橱,一盏书灯,一个畅游书海的安静夜晚,我们依然相信他那份纯洁的读书情感。

    读书是一种德性。在理性的引导下,读书人在灿烂星空与神圣道德律之间,获得了灵性和自由,以及诗意的生存。

同类题4


. Fortunately we had a map, without          we would have got los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