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死,秦法未败”。造成这种现象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变法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C:变法顺应了从诸侯割据走向全国统一的需要

D:变法促进了封建社会经济的发展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8-02-27 11:33: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B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亲情账单

李晓

    儿子上初一了,所在学校离家也就十多分钟路程。

    早晨,闹钟把儿子从梦中吵醒,常常是匆匆吃完早餐,他便歪过头来只说两个字:“爸,钱。”让我给他一元钱乘车去学校。我看看时间,步行到学校去还来得及,对他说:“儿子,步行吧。或者,爸爸陪你跑步,又锻炼了身体。”A儿子不屑地撇撇嘴:“不就一元钱么,真是个吝啬鬼!”“嘭”的一声掩上门走了。儿子经常这样摔门而去的动作,把我的心也给震痛了。

    “不就一元钱么!”几乎成了儿子讥笑我的口头禅。

    刚进入初中,儿子便喜欢和同学攀比,还养成了大手大脚的习惯。他喜欢名牌,对大街上开的宝马、奔驰车总是咂咂嘴惊呼出声:“哇,好气派!”就连看球赛时,儿子也紧盯着那些国外运动员的鞋子。

    我决定带着儿子,去悄悄打开繁华生活的另一面。在夏天的建筑工地,面对一群光着膀子攀附在高楼砌砖的农民工,我说:“儿子,你看他们挣钱多不容易啊。”在苍蝇嗡嗡乱飞的垃圾堆旁,一个老太太正躬着身子在翻捡垃圾,我说:“儿子,你看老奶奶挣一元钱多艰难。”我带他去乡村,指着那些弯着腰在土地里劳作的农民说:“儿子,你看,他们劳动多辛苦。”我还让他去看一个农家的孩子,清早便翻山越岭去上学。

    儿子对我的这些现场教育似乎有所触动。我和妻商量,要让儿子明白,一元钱的不断叠加,也会是一个惊人的数字。

    第一次,我让儿子写一篇小作文,题目是:我一天花多少钱。我让儿子认真计算,乘车、喝牛奶、吃饭、买零食等等,都要算进去。儿子托着腮算出来了。他说,爸,我一天要花20多元呢。我说:“儿子,这还不包括你的学习费用和其他费用呢。”儿子皱皱眉头说:“爸,看来,我还真花钱。”

    我们一家三口坐下来,一同计算儿子去年一年的开支。妻子是个有心人,她拿出家庭记账本,把儿子一年来的费用相加,居然是一万七千元。B儿子惊讶地吐吐舌头:“爸,我花了这么多钱啊?”于是,我们一笔一笔地“审计”,让儿子心服口服,他的确花了那么多。我和妻子还对他说:“儿子,你14年来,差不多已经花了20万元吧。”我们让儿子坐下,又开始计算他已经花销和预计要花销的费用,到他大学毕业,他得总花销至少是50万元。

    儿子有了变化。他上放学时,尽量步行;在家里,他会悄悄关掉卫生间里亮着的灯,把水龙头的水开得很细,用完色拉油的塑料桶他会拿去卖给废品店。有一次,一个同学患了重病,他却把存下的钱都捐了。我表扬了他:“儿子,你做得对,爱心,会让你更快乐!”

    5月的一天,我在儿子的书柜里,无意中发现一个笔记本,上面清清楚楚的记着他每一天的开支:学校晚餐3元,买笔芯1元,牛奶2.5元……望着儿子的开支账单,我的双眼一热,涌出了泪花。

    这是一份温暖的亲情账单,积攒在柔软的心房却无需偿还。亲情账单,让一个孩子,终于明白了心怀感恩地面对生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相关问题。

奇遇

       1982年秋天,我从保定回高密东北乡探亲。因为火车晚点,车抵高密站时,已是晚上九点多钟。

       穿过铁路桥洞后,我没走柏油路。因为柏油公路拐直角,要远好多。我斜刺里走上那条废弃数年的斜插到高密东北乡去的土路。路面上杂草丛生,路两边全是庄稼地,有高粱地、玉米地、红薯地等,月光照在庄稼的枝叶上,闪烁着微弱的银光。路越往前延伸庄稼越茂密,县城的灯光早就看不见了。除蝈蝈的叫声之外,庄稼地里偶尔也有鸟或什么小动物的叫声:我忽然感觉到脖颈后有些凉森森的,听到自己的脚步声特别响亮与沉重起来。我有些后悔不该单身走夜路,与此同时,我感觉到路两边的庄稼地里有无数秘密,有无数只眼睛在监视着我,并且感觉到背后有什么东西尾随着我,月光也突然朦胧起来。我的脚步不知不觉地加快了。越走得快越感到背后不安全。终于,我下意识地回过头去。

       我的身后当然什么也没有。但依然浑身紧张、牙齿打战,儿时在家乡时听说过的鬼故事“连篇累牍”地涌进脑海:一个人走在路上,突然听到前边有货郎挑子的嗄吱声,细细一看,只见到两个货挑子和两条腿在移动,上身没有……一个人走夜路碰到一个人对他嘿嘿笑,仔细一看,是个女人,这女人脸上只有一张红嘴,除了嘴之外什么都没有,这是“光面”鬼……一个人走夜路忽然看到一个白胡子老头在吃青草……

       我的冷汗一直流着,把衣服都溻(tā)湿了。

       我高声唱起歌来:“向前向前向前﹣﹣杀﹣﹣”

       自然是一路无事。临近村头时,天已黎明,东边天上一片红晕,村里的雄鸡喔喔地叫着,一派安宁景象。回头望来路,庄稼是庄稼道路是道路,想起这一路的惊惧,感到自己十分愚蠢可笑。世界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正欲进村,见树影里闪出一个老人来,定睛一看,是我的邻居赵三大爷。他穿得齐齐整整,在离我三五步处站住了。我忙问:“三大爷,起这么早!”

       他说:“早起进城,知道你回来了,在这里等你。”

       我跟他说了几句家常话,递给他一支带过滤嘴的香烟。点着了烟,他说:“老三,我还欠你爹五元钱。我的钱不能用,你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他吧,就算我还了他钱。你快回家去吧,爹娘都盼着你呢!”

       我接过三大爷递过来的冰冷的玛瑙烟袋嘴,匆匆跟他道别,便急忙进了村。

       回家后,爹娘盯着我问长问短,说我不该一人走夜路,万一出点什么事就了不得。我打着哈哈说:“我一心想碰到鬼,可是鬼不敢来见我!”

       母亲说:“小孩子家嘴不要狂!”

       父亲抽烟时,我从兜里摸出那玛瑙烟袋嘴,说:“爹,刚才在村口我碰到赵三大爷,他说欠你五元钱,让我把这个烟袋嘴捎给你抵债。”

       父亲惊讶地问:“你说谁?”

       我说:“赵家三大爷呀!”

       父亲说:“你看花了眼了吧?”

       我说:“绝对没有,我跟他说了一会儿话,还敬他一支烟,还有这个烟袋嘴呢!”

       我把烟袋嘴递给父亲,父亲竟犹豫着不敢接。

       母亲说:“赵家三大爷大前天早晨就死了!”

﹣﹣选自《莫言文集》,有删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