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达尔文的悲剧》
达尔文是19世纪伟大的生物学家,也是进化论的奠基人。然而在他还没有掌握大自然中生物界的奥秘之前,自己先受到了自然规律的无情惩罚。 1839年,30岁的达尔文与他的表妹爱玛结婚。爱玛是他舅舅的女儿。他们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深厚。但是,谁也没有料到,他们的6个孩子中竟然有3个夭亡。这件事情让达尔文百思不得其解,因为他和爱玛都是健康人,生理上没有什么缺陷,精神也非常正常,为什么生下的孩子却都是如此呢?达尔文到了晚年,在研究植物的生物进化过程时发现,异花传粉的个体比自花传粉的个体,结出的果实又大又多,而且自花传粉的个体非常容易被大自然淘汰。这时,达尔文才恍然大悟:大自然讨厌近亲结婚。达尔文意识到自己婚姻的悲剧在于近亲,所以他把这个深刻的教训写进了自己的论文。
材料二:
科学家将男、女体细胞内的染色体进行分析整理,形成了下面的排序图。

请分析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材料一中,从达尔文婚姻的悲剧可以看出,____ 是预防遗传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⑵达尔文体细胞染色体的组成是材料二中的____  图。
⑶若材料二中的排序图表示的是电视剧《鲜花朵朵》中七个女儿父母的染色体组成,假如他们再生一胎,是男孩的可能性为____ 。
⑷正常人的染色体数目是相对恒定的,这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非常重要。如果人的体细胞中多了或少了一条染色体,可能导致严重的____ 。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5-21 11:45: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禁止近亲结婚,乙,1/2(50%),遗传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如今,大家一提工匠精神,一般都先想起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殊不知,自古以来,工匠精神就是“中国气质”之一。中国自古就是一个具有创新传统和工匠精神的国度。工匠在古代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但有很多匠人名垂青史。先秦的鲁班、李冰是以心灵手巧而成就事业的标杆人物。明朝的宋应星撰写的《天工开物》,被外国学者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中国古代各类手工匠人以精湛的技艺为社会创造价值,做出过不少重要的发明和创新,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繁荣做出了不可或缺的重要贡献。工匠们往往以打造精品为追求。例如,早在6000多年前,中国人开始制作玉器。朱熹对《论语·学而》中的“如琢如磨”做了注解。他说:“治玉石者,既琢之而复磨之;治之已精,而益求其精也。”这是中国思想家对工匠精神的精彩解说。

    其实,在工业化早期阶段,德国生产的产品根本谈不上精致。德国人到英国展出产品,被要求标注:“Made in Germany”,相当于劣等产品的标签。这种标注产地的做法给德国人以很大刺激。他们立志要摘掉劣等产品的帽子,经过上百年努力,才后来居上,使“Made in Germany”成为精品的标记。曾几何时,“东洋货”也曾是劣质产品的代名词,现在日本产品却大都是世界精品。

    精品的产出,当然需要制度作保障。比起标注“Made in Germany”,中国很早就形成了标注制造者姓名的制度。秦始皇统一了度量衡,为控制产品质量,推行标准化生产奠定了基础。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前,秦国就实行了“物勒工名”制度。以方便管理者检验产品质量、考核工匠的技艺。据《吕氏春秋》记载,“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秦律》中也有许多具体的惩罚规定。秦代制器,不仅要刻上工匠之名,还要刻上督造者和主造者之名,以便逐级追查产品质量的责任人。如果不刻写名字,就要被罚款。

    秦朝还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系统的技术与产品质量管理机构,及分工负责制度。以少府为例,工师为手工业作坊的负责人,集技术与管理于一身,还传授技艺,监督工匠操作、产品质量检验等。检查产品质量,要求“必功致为上。”(《吕氏春秋·孟冬纪》)。做得好的,也有具体的奖励办法。由于有这样的制度,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秦朝能够制造出精湛的铜车马、兵马俑等艺术品。

    在中国历史上,工匠制度的传承发展,渐渐形成了特有的工匠文化和工匠理念,对工匠的行为有很强的约束力。以瓷器工匠为例,官窑(如龙泉窑)生产的好产品呈给皇家,出现次品就要砸掉。陶瓷界有实力的厂家都坚守一个传统:仿品不能当正品出售。正是有“精益求精”的精神、有制度作保证,中国历朝历代才能不断产出名扬四海的精品,如玉器、青铜器、瓷器、丝绸等,铸就东方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

    今年以来,工匠精神之所以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热点话题,是因为它切中时弊、符合时需。在当代中国产业界和其他行业都应当弘扬,或者说找回中国工匠“精益求精”的精神,全社会也要尊重能工巧匠的创造力和贡献,使“Made in China”成为精致美好、质量信得过的标签。

(摘自《光明日报》《工匠精神自古就是“中国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