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鲁鲁(节选)

宗璞

    鲁鲁原是孤身犹太老人的一只狗。老人前天死去了,他的死和他的生一样,对人对世没有任何影响。后事办完了,这矮脚的白狗却守住了房子悲哭,人们打他,他也不肯离去。房东灵机一动说:“送给下江人范先生养吧。”这小村中习惯把躲避战乱到当地的外省人一律称作下江人。于是他给硬拉到范家,拴在大树上。

    晚上,鲁鲁坐在地上,悲凉地叫着,声音更带着十分的痛苦、绝望,像一把锐利的刀,把山村的春夜剪碎了。

    房门开了,两个孩子走了出来。6岁的弟弟捧着一钵饭,对鲁鲁说:“鲁鲁,你吃饭吧,这饭肉多。”10岁的姐姐温柔地说:“鲁鲁,你就住在我们家吧。拉拉手吧?”这话今天姐姐已经说了好几遍,鲁鲁总是发出一阵悲号,并不伸出脚来。姐姐伸手去摸他的头,鲁鲁一阵颤栗,连毛都微耸起来。这只小手很轻,但却这样温柔,使鲁鲁安心。他咻咻地喘着,向姐姐伸出了前脚。

    “好鲁鲁!”姐姐高兴地和他握手。“爸爸妈妈!鲁鲁愿意住在我们家了!”

    爸妈走出房来,在姐姐介绍下扣鲁鲁握手。妈妈轻声责备姐姐说:“你怎么把肉都给了鲁鲁?我们明天吃什么?”弟弟忙说:“明天我们什么也不吃。”

    过了十多天,鲁鲁情绪显然已有好转。有一天,鲁鲁出了门,踌躇了一下,却忽然往山下城里跑去了。他要去解开一个谜。

    黄昏时他进了城,在一座旧洋房前停住了。他坐在门外,不时发出长长的哀叫。这里是犹太老人和鲁鲁的旧住处。主人是回到这里来了罢?怎么还听不见鲁鲁的哭声呢?有人推开窗户,有人走出来看,但都没有那苍然的白发。鲁鲁在门口蹲了两天两夜。第三天早上,人们气愤起来,拿来绳索棍棒下决心要处理他。他又饿又渴又累,看着屋门,希望在这一瞬间老人会走出来。但是没有。这时他想起了那温柔的小手,便跳起身,冲出重围向城外跑去了。

    姐弟俩很难过,傻鲁鲁!怎么能离开爱自己的人呢!你一定会回来的吧。

    他们终于等到了鲁鲁回来。姐姐冲过去弯身抱着他的头,他舐着姐弟俩的手,又给爸爸妈妈作揖。那晚全家都高兴极了。

    从此鲁鲁正式成为这个家的一员了。

    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的那天,整个小村沸腾了。一家人紧紧抱在一起,他们终于可以回北平去了。但路途遥远,交通不便,鲁鲁是不能去的。最后的决定是把他送给T市爱狗的唐伯伯。

    T市附近,有一个著名的大瀑布,l0里外便听到水声隆隆。车经这里的那天,姐姐发着烧,还执意要下车去看。于是爸爸在左,妈妈在右,鲁鲁在前,弟弟在后,向观瀑亭上走去。

    急遽的水流从几十丈的绝壁跌落下来,在青山翠峦中形成一个小湖,水气迷蒙,一直飘到亭上。姐姐觉得那白花花的厚重的半透明的水幔和雷鸣般的轰响仿佛离她很远。她努力想走近些看,但它们越来越远,什么也看不见了,倚在爸爸肩上晕了过去。

    姐姐因病住进了医院,从此鲁鲁再也没有看见姐姐。没有几天,他就显得憔悴,白毛失去了光泽。唐家的狗饭一律有牛肉,他却嗅嗅便走开,不管弟弟怎样哄劝。

    范家人走时,唐伯伯叫人把鲁鲁关在花园里。在飞机上,姐姐和弟弟为了不能再见鲁鲁,一起哭了一场。他们听不见鲁鲁在花园里发出的撕裂了的嗥叫,看不见鲁鲁因为一次又一次想挣脱绳索,磨掉了毛的脖子。他们飞得高高的,遗落了儿时的伙伴。

    鲁鲁发疯似地寻找主人。唐伯伯总是试着和他握手,同情地、客气地说:“请你住在我家,这不是已经说好了么,鲁鲁。”

    有一天,鲁鲁又不见了。过了半年,大家早以为他已离开这世界,他竟又回到唐家。他瘦多了,身上好几处没有了毛。他又一次去寻找谜底后,又历尽辛苦回来,只是为了不违反主人的安排。

    但后来他却有了观赏瀑布的癖好。他常常跑出城去,坐在大瀑布前,久久地望着那跌宕跳荡、白帐幔似的落水,发出悲凉的、撞人心弦的哀号。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9-01-27 03:41: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问题。

此花此叶长相映

吕游

    ①我的家乡有一个偌大的池塘,池塘里有一池荷花。当夏日满塘的荷花盛开时,池塘便成了我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那荷叶可真大啊,简直就像让荷花睡觉的绿色小床。远远望去,一片片又肥又大的荷叶堆满了整个池塘,一直堆到了天边;而那一朵朵将开未开、含苞欲放的荷花,则像在荷叶这一个个圆圆的绿色舞台上嬉戏、歌舞的身着粉红色连衣裙的小姑娘……这种美妙的意境从童年起就深深镶嵌在了我的记忆里。

    ②然而,后来让我更加喜爱荷花并对其产生深深敬意的,还有另一种原因。

    ③有一些花,如桃花、紫荆花等等,花开了,却没有一片叶,等绿叶一一长出、伸出一只只绿色的小手时,花已经凋谢了;有一些花,绿叶长出来时却看不到花,等到花开始怒放时,叶或已不那么鲜亮浓绿,或已枯萎或已落在地上化作了泥土,或虽还在但已被花挡在身后或隐没于花下,或人们只注意欣赏花而早已忘了叶……虽然有“红花虽好,还得绿叶扶持”这话,但记着的人并不是很多。唯独荷花,花离不开叶,叶也离不开花,花与叶总是相依相伴、携手与共。

    ④你看,在碧波荡漾的水面上,千万荷叶多像一块块溢青流翠的绿毯铺满整个水面,仿佛溢满了绿色的生命,远远望去又似朵朵绿色的云,荷花恰如点点红霞点缀其间,与荷叶相映成趣。“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花的清香,离不开叶的挺秀。亭亭玉立的荷花,只有配上碧绿清圆的荷叶,才能更显出婀娜多姿;如果只有荷花,而没有硕大翠绿的荷叶,那荷花的美便会大大减弱。若没有叶的扶持,荷花很难在水面上绽放;若掐断荷花,水就会从被折断的茎里倒灌,致使根部腐烂,叶自然也会死亡。

    ⑤自古以来,荷花与荷叶都是密不可分的:有叶才有花,有花才有叶,叶肥花才美,叶亮花才鲜,叶绿花才红,花红叶才艳。叶气味芬芳,花清香袭人;叶有卷有舒,花有开有合。水摇荷叶动,露滴荷叶响,风吻荷花香。“十分荷叶五分花”,叶有多绿花有多红,花有多艳叶有多美。荷花与荷叶一生相互交融,相配得是那样和谐、完美、自然,如情侣般相依相随,你若只想欣赏荷花而抛开荷叶那也是很难办到的。难怪人们又称荷花为“绿荷”——绿叶之荷,因为花与叶早已是浑然一体、难以分割。花乃叶,叶为花,花中有叶,叶里有花,仿佛大自然的天作之合。

    ⑥而更难能可贵的是,荷花与荷叶不但相依相伴、难舍难分,竟然还盛衰与共、生死相随:无叶花不开,无花叶不在;花败叶也败,叶残花也衰。晚唐诗人李商隐曾写过一首《赠荷花》的诗,正是描写了这种情景——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⑦我承认朱自清笔下的荷花无疑是世间最美的荷花,散发着一股浓郁的荷的清香,然而我认为美中不足的是,他只是写出了荷花的外表,并没有写出荷花的内心。而李商隐笔下的荷花则更让我感动,因为他诗句里流淌着更多的是荷的不大为人所知的真情,是荷花与荷叶生死相伴的灵魂。

    ⑧我以前只知道荷花清纯无瑕、洁身自好、傲然挺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被称作“君子花”,从未想到过她与荷叶之间竟还有着如此一场纯真动人的“生死恋”。

    ⑨“此花此叶长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一天,我来到荷塘,望见满塘的荷叶没有以前那么鲜绿了,荷花也没有过去那么鲜红了,荷花似在伤心地哭,泪珠一滴滴落在了荷叶上,仿佛在说,叶要离去了,我还有心盛开吗?

    ⑩我久久凝望着这满塘的荷花,似乎触摸到了花与叶的生命在轻轻颤动,纵使它是无语无声不会表达的小小植物,可我似乎看到一个个纯真晶莹的人世间最美的汉字早已溢满了整个池塘……

    ⑪花叶犹如此,人何以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