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干

sin20°sin80°﹣cos160°sin10°=(   )

A:- 32

B:32

C:- 12

D:12

上一题 下一题 0.0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3-04 05:33: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D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我爱你,听见了吗

    我特别害怕一种病:阿尔茨海默症。通俗上来讲,这种病叫做:老年痴呆。你不知道这种病什么时候开始,就像你不知道,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有一回,五婶儿吵着要吃炸糯米球,附近的店早关门了,但是五叔知道李村公园那里有一家店开到很晚。那时候,天有点黑了,赶上下雨,路上出租车很少,五叔有哮喘病,来回走了5公里,还好,买到了炸糯米球。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了,就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叹口气:“唉,这辈子算是着了你的道。”买回来以后,五婶儿又说,不想吃了。

    五叔怕浪费,就又自己吃了。

    然后五婶儿又吵着要吃,五叔一点都不恼,和颜悦色,全当遛腿锻炼。

    有天一大早,五婶儿起来,要吃炸糯米球,说话有些含含糊糊了,五叔没在意,就去买,下了楼突然想起一些事儿,又折回家,看着五婶儿弄个老花镜在一个本子上写着什么。五叔开玩笑地说了一句:“买了,你再不吃,就不给你买了。”

    五婶儿“哇”地一下子就哭了。

    五叔吓了一跳,忙去哄:“买,买,买,我现在就去买。”

    五婶儿含含糊糊地说:“我,好,像,快,把,你,忘,完,了。”

    五叔拿过五婶儿手上的本子,上面歪歪扭扭写着一个名字:马家平,后面是画的“正”字。五叔姓马,莒县人。

    五叔问,这些“正”什么意思?怎么还有一个没写完的?

    五婶儿摇摇头。

    五叔牵起五婶儿的手,去买炸糯米球。站在炸糯米球的小车前面,五婶儿从她的小口袋里掏出来一个小本子,很开心地在马家平后面的“正”字上,又画了一笔。

    五叔问:“你要不要去坐那个摇摇车?”

    五婶儿笑着说:“小孩儿玩的。”

    五叔说:“我陪你啊。”

    在商场门口的儿童摇摇车上,五婶儿玩得很开心,可是,五叔掉眼泪了。

    到后来,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人了。五叔很用心地教她用筷子,教她认人,她学得很慢很慢,她还是要吃炸糯米球,但是说完就忘。五叔买回来,她从来没吃过。五叔的儿子总是责怪他,别再买了。五叔也知道,五婶儿已经彻底不认识他了,可是他每买一次,她就会在小本子上开心地画一次,她每画一次,他就跟着开心一次。

    五婶儿嘱咐的每一件小事儿,对于五叔,都是天大的事儿。

    “我要吃炸糯米球。”

    “我去买。”

    奇怪的是,五婶儿走的那天,这句话说得很清晰。像是两人故事刚刚开始的1965年,她不过张口说了一句,我要吃炸糯米球,五叔不过就是去买了两个炸糯米球,这喜欢就跨了一个世纪。

    五叔笑着说:“媒人说得一点都没错,你就是爱吃!你一辈子都惦记着。”

    五婶儿好像忘记了一些事儿,但是,她好像从来没有忘记什么。

    五婶儿走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五叔还是老样子,遛狗,坐在楼下的排椅上晒太阳,偶尔去李村公园那里买炸糯米球,但是,他没以前走得那么快了。有一回,他坐在排椅上,他的泰迪狗趴在他旁边。

    我买了炸糯米球,牵着狗经过他旁边,两只狗在嬉闹。

    五叔站起来,要回家,从口袋里掉出来一个破本子。我提醒他,然后帮他捡起来。

    他笑笑,问我,你住几号楼来?我笑着回答他,7号楼。

    我已经不记得这个答案说了多少遍了,五叔总是一次又一次地问,我就一次又一次地回答。

    我看过他那个本子,本子上有一个名字:张翠英。名字后面是画的“正”字。

    我递给五叔一个炸糯米球,问:“五叔,你吃不吃?”

    五叔愣了一下,接过去,他的手有点抖,然后,他很开心地在小本子上,又画了一笔。

    这老小孩真可爱,看样子,一定是在恋爱。

    我们活在一个上了床就分手的年代,但是,请你也相信,我们也活在一个牵了手就结婚过一辈子的年代。

(《意林·上半月》2016011期,有删改)

同类题5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

什么是“革命”

经典作家及理论认为

现代学者认为

《共产党宣言》认为:“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阶级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

列宁认为:“从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革命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用暴力打碎旧的政治上层建筑,即打碎那由于和新的生产关系发生矛盾而到一定的时机就要瓦解的上层建筑。”

***认为:“革命不是请客吃饭,不是绣花弄草,不是写字作画,……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钱穆认为:“今天我们却把历史切断,一概想模仿外国制度,明明知道这一制度与现实不配合,却想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而美其名曰革命。其实,革命的本质,应该是推翻制度来迁就现实的,绝非推翻现实来迁就制度的。”

刘宗绪、黄安年认为:“革命中的立法与政策的温和或激进,也要根据具体条件和是否有利于对封建制度的改造去评价,并不都是越激进、越极端越好。”

比较材料中对“革命”的看法,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中一处不同,并分析出现这种不同的原因。

(所指出的不同之处明确清楚;原因可以一个或多个角度进行分析,观点明确,合理充分)